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眼下奧斯曼軍隊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一點李定國十分清楚。
他當然為劉興明和郝搖旗的第一輪伏擊大獲全勝感到高興,但這並沒有讓他失去理智。
有了第一次吃虧的經驗,奧斯曼人下一波的進攻勢必會更加謹慎,更加兇狠。
所以僅僅靠劉興明和郝搖旗是不夠的。
李定國決定臨時調整策略,派出人手接應這支渾身是膽的先鋒。
當然,為了照顧二人的面子和情緒,李定國決定讓接應的人暗中佈置,不讓劉興明和郝搖旗知道。
若劉興明和郝搖旗真的能夠頂住自然最好,二人若是頂不住了也無所謂。
畢竟還有後手。
李定國也把大本營前移,保證在距離劉興明等先鋒營五十里內。
這樣即便情況有變,李定國也可以及時做到支援,甚至可以在一日之內抵達交戰點。
既然決定了死磕,那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
...
伊比利亞半島,馬德里。
皇宮之中,國王費利佩四世躺在病榻上,神情十分萎靡。
這大半年來,闌尾炎讓他痛不欲生,往往直到深夜才能入睡,半夜又會因為劇痛而疼醒。
御醫們對此束手無策,只能給國王陛下開出一些止疼的方子,讓費利佩四世服下。
但是這些方子開的十分溫和,基本對於病情的治療和控制沒有太多的作用。
費利佩四世第一次感到自己作為一個國王是那麼的無力。
這其實亦是他作為西班牙國王的一個縮影。
從1621年繼承西班牙王位開始,16歲的少年費利佩四世就雄心壯志,要把西班牙王國帶到更高的位置。
為了打贏三十年戰爭,他極力擴軍,但因此消耗甚巨。
1648年,西班牙被迫承認荷蘭獨立,從此正式走向衰落。
費利佩四世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歷史的程序遠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控制的。
荷蘭的崛起、英吉利王國和法蘭西王國的崛起,都極大的威脅到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