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推進速度比李來亨想象中還要快,拿下臨汾後不出三日已經打到了平遙。
平遙是一座極為富庶的商城,但守備卻很鬆懈。或者說清軍已經沒有什麼軍隊可守了。
明軍兵不血刃的拿下平遙之後,李來亨大手一揮軍隊揮師北上徑直進攻太原府。
如果一定要從諸多城池中找到一個山西的心臟的話那一定是太原。
李來亨的態度也很明確,那就是儘可能高效的光復山西全境。
畢竟李定國和鄭成功的功勞都不差,如果李來亨不能在速度上壓上他們一頭的話,很難在皇帝陛下心目中佔據一席之地。
當然李來亨也有自己的考慮,那就是過猶不及。所以他第一時間將擒獲的八大晉商家族送往南京,交給皇帝陛下聖裁。這可謂是一個最明顯的表態,那就是李來亨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朱家,都是為了大明。
不管其他人怎樣,李來亨的態度至少都是如此。
拋開這個層面,李來亨也沒用什麼忌憚的事情了。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是比拼的實力,而是心態。
誰的心態更好誰就能佔據絕對的上風。
而清軍的心態顯然已經崩了。
從最近清軍的狀態中李來亨明顯可以看出綠營軍們心不在焉,打起仗來只是做做樣子意思意思,完全沒有拼命的心思。
李來亨甚至聽說是因為清廷方面動了退出關外以求保全的念頭。
若真是如此,也不怪綠營兵們無心戀戰了。
畢竟連主子都不想守了,他們守來為了什麼?
不日李來亨所率夔東軍便已經抵達了太原城外。
為了驗證傳言屬實與否,李來亨寫了一封親筆信,命人綁在箭矢之上射入城內。
上戰伐謀,攻心為上。
他倒要看看清軍守將的態度。
如今的太原總兵名叫劉昭。
若論資歷他可謂弘光朝就降清的元老,這麼多年累積下來卻也只做到了一個總兵。
其中固然有他本人沒有背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清廷整個晉升體制的問題。
身為漢人,除非像吳三桂一樣有著獻出山海關的滔天功勞,否則最多是做到一鎮總兵,算是到頭了。
本來呢劉昭混著混著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畢竟其他人也是這樣的,大夥兒都是給皇帝當差,不患寡而患不均。
既然待遇都一樣,也就沒啥可抱怨的了。
可誰曾想煮熟的鴨子都能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