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潼關。
自打抵達潼關後,李國英的心情就從來沒有平復過。
許是關中的戰事實在太過慘烈,清軍輸的太過徹底,讓李國英直到現在仍然還有心理陰影。
而且派出去送信去山西求援的信使至今未歸,李國英也不清楚他能否等到援軍。
繼續這麼拖下去,很可能李定國的大軍就會趕到。
到了那時僅憑手中的萬把人,李國英可沒有信心能夠抵擋的住明軍的濤濤攻勢。
事到如今,講和已經不可能了。
他與李定國已經撕破臉,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今李國英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突圍,不管是去山西亦或是什麼地方,只要能夠避開李定國避開明軍的追擊就是極好的。
當然,李國英還有一條最後的備選道路,那就是逃去漠北。
潼關衛以北乃是陝北。
具體來說沿著潼關一路向北便可抵達榆林。
而出了榆林衛的邊關長城便是漠北草原。
一直以來,韃靼與滿清的關係還算不錯,至於緊鄰山、陝的土默特部更是態度良好。
李國英如果被逼急了,率部遁入草原,應該還是會得到優待的。
當然這是最後的選擇,不到萬不得已,李國英也不想逃去草原。
畢竟相比較於中原,草原的條件確實差了不少。
習慣了鐘鳴鼎食的李國英猛然間要適應這種環境,還是有些為難的。
所以他還在等,只要山西方面傳來訊息答應接應他,李國英就會選擇前去投奔。
便在他猶豫之時,親兵突然倉惶來報:“大將軍,大事不好了啊!”
李國英面露不愉之色道:“本督說了多少次了,莫要慌張。有什麼事慢慢說。”
“可是總督大人,明賊打過來了啊。”
親兵哭喪著個臉,十分無奈的說道。
“什麼,你怎麼不早說!”
李國英氣得直跳腳,臉色慘白如紙。
親兵心道你也不給我說的機會啊。
“快仔細說說,明賊來了多少人?怎麼來的如此快?”
“看樣子李定國是把所有兵馬都調來了。估計他們也是星夜兼程的趕路,就是為了追趕總督大人啊。”
親兵嚥了一口吐沫,繼而接道:“如今明賊已經殺到了華陰,總督大人若是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潼關雖然說是天下雄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可眼下將士們都沒有多少士氣,真要是打起來真不一定能夠守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