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這場仗打的可謂十分憋屈。
本來在保寧府劫掠一番賺的盆滿缽滿,偏偏要去什麼成都。
這下倒好被馮雙禮和白文選伏擊一番非但把吃進來的全部吐了出去,還賠了不少兵力。
據李國英的估算,此次戰死的綠營兵在兩萬左右,負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清軍元氣大傷,沒有個半年時間是恢復不過來了。
更要命的是此戰沒有帶回來多少糧食,下半年軍隊吃飯的問題便沒了著落。
幾萬人就是幾萬張嘴,要是斷了糧後果直是不堪設想。
李國英甚至能夠想到憤怒的清兵們炸營譁變的情景。
那時士兵們肯定不會再顧忌什麼尊卑,甚至將李國英生吞活剝了也說不定。
所以無論如何李國英也不能熬到斷糧。
從明軍那裡搶不到就去搶大戶。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這種話他是不相信的,只要肯掘地三尺就一定能夠挖出糧食來。
不是李國英不想搶普通百姓,而是普通百姓家實在搶不到什麼糧食了。
與其在這方面浪費時間,不如直接對大戶動刀子。
這些大戶雖然看起來鐵板一塊,但只要李國英狠下心來還是能夠刮出東西的。
至於朝廷那邊...捷報還是要報的。
順治駕崩,新帝康熙即位。
這種情況下清廷乃至整個大清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
急需要一場大勝來振奮士氣並沖喜。
雖然李國英這次攻打四川以慘敗收場,但畢竟保寧府是實打實搶到東西的。
這麼說他也不是欺君。
而且報了捷朝廷多多少少得給些封賞吧?
哪怕是意思意思也能夠緩解一下李國英的壓力。
有銀子雖然不一定能夠買到糧食,但總比連銀子也沒有要好。
此刻的李國英能夠體會到當初夔東十三家的痛苦。
原本一邊倒的局勢變成了僵持,短時間內清軍是不可能將明軍消滅了。
刨除糧食緊缺的問題,這種僵持戰對李國英來說也不全是壞事。
若是大清一鼓作氣滅了明軍,他這個川陝總督肯定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了。
養寇自重這個道理李國英還是懂得。
只不過人家都是主動的養寇自重,他是被動的。
他即便不想養也做不到啊,實力實在差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