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下,城池告破只是時間問題。
...
...
松江府,知府秦若甫心情頗是有些沉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明軍的攻勢如潮,常州府已經告破,蘇松將直接暴露在明軍的圍攻之下。
四面八方皆是敵人,這仗還怎麼打?
秦若甫已經動了心思想要跑路。
如今揚州已丟,即便跑也不可能走陸路了。
秦若甫稍加盤算就打算走海路逃到淮安去。
淮安若是能夠守住最好,若是守不住還可以退回徐州甚至是山東。
只是如此一來少不了要背上一個棄地而逃的罪名。以順治皇帝的性格,多半他要被逮拿到京師砍了腦袋。
所以秦若甫必須得找好一個替罪羊,把責任都推到這個替罪羊的身上。
唯有如此他才能全身而退。
思來想去也只有同知趙光德最合適。
此人素來和秦若甫政見不合,秦若甫看他不爽很久了? 正好藉著這個機會讓他背鍋。
他的具體計劃是這樣的? 為了守衛松江他率領軍隊在城外紮營以防止明軍炸開城牆順利殺入城中。
背靠堅城的情況下清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可就在他率部鏖戰力竭想要退回城中時,同知趙光德因為個人私怨拒絕開啟城門。
這種情況下秦若甫只能率部突圍? 繼續留下去只能等死。
經過一番奮力廝殺他終於殺出一條血路? 一路退回淮安。
而事後也證明了秦若甫的選擇是正確的。
因為趙光德不僅僅是個人恩怨置秦若甫的安危於不顧那麼簡單,而是與明賊暗通款曲? 事後直接開啟城門獻出城池。
秦若甫又將整個計劃在腦中過了一遍發現簡直是天衣無縫。
畢竟順治皇帝也不知道松江城的情況究竟是什麼樣,還不是秦若甫說什麼就信什麼。
哪怕是順治皇帝心中有所懷疑? 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至於趙光德肯定會被明軍殺死。
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替自己辯解的。
秦若甫越想越覺得自己十分聰明。
死守什麼? 跑路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