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翌日一早明軍在鄭成功的指揮下襬開陣仗準備攻城。
鄭成功當然不知道昨夜臨海城中發生了這麼多事,一切都按照預定的計劃準備。
“父王,施琅退回臨海城做困獸之鬥,這一仗怕是不會輕鬆啊。”
鄭成功點了點頭道:“為父已經做好了艱苦作戰的準備,但便是再難這一戰為父也要拿下!”
臨海是台州的府治,只要能夠控制臨海,就意味著明軍基本控制了台州。
之後便可以順勢拿下金華府,穩固陣腳之後南下控制整個浙江。
鄭成功奉聖旨征討施琅,自然希望能夠一鼓作氣拿下浙江,不但給他鄭家掙了面子,也給天子交了差。
如今夔東諸勳在鳳陽打的如火如荼,鄭成功可不希望甘於人後。
“下令進攻吧!”
“遵命!”
隆隆的鼓聲中,明軍開始了第一輪衝鋒。
和其他軍隊驅趕非嫡系做先鋒填壕不同,鄭成功的攻城戰都是由鐵人軍一馬當先。
換句話說,這支軍隊對他來說都是嫡系,無分什麼鐵人軍和普通士兵。
手心手背都是肉,由鐵人軍衝在前還可以提振士氣,提升軍隊的戰鬥力,鄭成功何樂不為呢?
這和八旗兵驅趕綠營兵,綠營兵驅趕百姓做肉盾是完全不同的。
鄭家軍的戰場執行力是很強的,向城牆衝擊的速度也很快,不多時的工夫便來到護城河前。
台州府城的護城河說是護城河,實際和護城壕也差不了多少,河面很窄。
鄭家軍計程車兵在鐵人軍的指揮下開始搶搭浮橋,然後衝到河對面去。
城頭的清軍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他們竭盡全力的射箭來干擾明軍。
之所以不用炮,是因為台州的火炮都給施琅搭在了水師戰船上了。
誰知施琅主動伏擊卻打了個大敗仗,一眾火炮都跟著被擊沉的戰船沉入海底。
施琅雖然僥倖撿了一條小命,但這些火炮卻是白瞎了。
如今清軍防守起來捉襟見肘和施琅浪戰有很大關係。
而且昨夜的事情或多或少對清軍的內心造成了一定影響。
他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其實也在直打鼓。
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反對郎廷佐總督?
他們到底是應該支援郎廷佐呢,還是選擇追隨那些郎廷佐的反對者?
在混亂的局面下,這確實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
至於施琅其實一直都在冷眼旁觀。
郎廷佐不能說是庸才,但也絕不是什麼名臣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