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費盡氣力勸說胡全才自然不全是為了他的恩主,而是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自己。
只有胡全才活著,周培公才有價值,他說的話才有人聽。
在清廷下旨降罪之前胡全才都是湖廣總督。
周培公會盡全力替胡全才捉刀代筆寫奏疏向清廷請罪,儘可能的把罪責降到最小。最不濟也要保住胡全才的性命。
周培公能有今天完全是依賴於胡全才。
若是胡全才倒了,他也會就此泯於眾人。
胡全才喉結微微聳動,想要說些什麼但終歸還是把話嚥了回去。
他也是個凡人,是人就是貪生怕死的。
胡全才本來已經起了死志,但被周培公這麼一番勸說,殉城的念頭又打消了。
“即便逃出去本督真的有生機嗎?以皇上的性子怕是要立即把我逮拿進京問斬啊。”
周培公見胡全才回心轉意了,直是大喜道:“唔,總督大人請放心。我們可以把罪責推到別人身上。總之便是大事化小,您肯定是性命無虞的。”
周培公十分清楚丟掉武昌,清廷一定會找一個人來負責。
至於這個人到底是誰,清廷並不在意。
可以是胡全才,可以是武昌總兵也可以是其他人。
只要有人背鍋負責就行。
“總督大人,這件事交給我來運作就好,我們當務之急是趕快突圍。”
胡全才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也不要退守內城了,守是守不住的。從西城突圍吧。”
西城門緊挨著長江,胡全才在那裡備下了船隻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想不到今日可以用上。
...
...
胡全才率領總督標營三千人在西城登船。
西城水門緊挨著黃浩磯碼頭,胡全才在城中藏有十餘艘船隻。
這船隻不是水師戰船,而是胡全才經商的私船。
便是軍中的許多人都不知情。
胡全才此次逃走是瞞下絕大部分軍隊的,只有他信任的心腹知情。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如果胡全才把訊息公之於眾,那軍隊很可能炸營。
胡全才不認為自己能夠彈壓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