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嶼。
鄭成功這幾日的心情還算不錯。
從餘姚遷來的百姓已經適應了島上的生活。
鄭成功命人給他們每戶都分了屋舍以及基本的口糧。
至於田畝大多已經荒蕪需要重新開墾。
有些百姓選擇打漁,這倒也是個法子。
只不過站在鄭成功的角度更希望百姓們能夠種植糧食。
雖然現在明軍的糧食還夠吃個一年,但一切都要從長遠計。
多存些總是好的。
島上現在的百姓已經有了幾千,雖然還沒有到鄭成功理想中的狀態,但趨勢是好的。
這個給了鄭成功很大的啟發。
他決定今後多進攻沿海的一些城池。
目的不是為了長期佔據這些城池,而是將百姓帶回島上。
百姓才是立身之本啊。
有了充足的百姓便有了各種可能性,鄭成功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了。
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派去扶桑接洽的信使已經摺返回來了。
當地一些與鄭氏交好的大名皆表示願意與明軍合作。
火器自不必說,糧食也好商量。
只要鄭成功能夠把一些大明和西洋的貨物運送到他們那裡售賣。
對此鄭成功自然不會拒絕。
無非是分出一小部分船隻行商罷了。
鄭家本來就是靠海商起家。這麼多年來也是奉行以商養戰的策略。
水師又不可能一直保持戰鬥的狀態,抽出時間來跑跑海上商路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對此張煌言頗有微詞。
他認為鄭成功此舉有礙於大明官軍的形象。
鄭成功卻是不以為意。
他辯解稱,士兵抽時間種地就是對的,抽時間經商就有礙形象?
這是歧視商人啊。
鄭成功並不認為經商有何不妥,也不覺得商人低人一等。
何況鄭成功調動的是自己的水師。
張煌言如果不願意可以不做,他不會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