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外面看去,於菟正在外面玩著雪,他將雪揉成一團,又朝著遠處丟去,但丟出去的雪很快就散成了一片。
崔敦禮一手提著袖子,一手執筆正在書寫著,忽又問道“殿下,臣聽聞倭人一直對中原臣服,貿然讓金春秋去攻打,恐師出無名。”
未等太子開口,他又道“讓金春秋去攻打倭人,就不要寫任何的旨意,臣一封書信足矣。”
在為君分憂這件事上,崔敦禮的辦事能力很周到。
不論是出兵打仗或是整理後勤,又或者現在任職兵部侍郎,都是一把好手。
來年他就是兵部尚書了,這是父皇的安排。
段瓚離開兵部,任諫議大夫。
待他寫好了文書與書信,李承乾還要確認了一番。
崔敦禮道“臣有一事想問。”
“說。”
“殿下為何要讓金春秋去滅了倭人。”
李承乾手中還拿著書信,目光看著書通道“倭人很富有。”
“臣看以往史冊,乃至前隋的記錄中,那裡是一個十分貧瘠的所在。”
“倭人的物質很匱乏,因此他們很窮,但他們有銀山,一座座的銀山。”
崔敦禮遲疑了片刻,又不再言語了,就不該多嘴一問。
待太子殿下確認書信無誤,崔敦禮行禮道“臣會讓親信安排這件事,金春秋定能在今年夏天掃平百濟,今年入秋之前就發兵攻打倭人。”
見爹爹從兵部出來,小於菟丟了手中的雪跟在爹爹身後,玩過雪的手紅彤彤的,他揣著手跟在爹爹身後,一臉的笑容。
春天的暖意還沒來,陛下與朝中的老將們去了驪山遊獵。
這一次小於菟也跟著去了。
不過於菟身邊有東陽還有明達在,倒也不用擔憂。
李承乾留在洛陽,專心安排著國事,打算將朝中的事先安排好,好與父皇踏實地前往泰山。
總不能一路走一路還處理政事。
待到貞觀二十年的四月初,萬物剛從冬日裡的嚴寒中復甦,一騎騎的快馬在洛陽城前聚集,形成一支十分龐大的隊伍,一架架車就在隊伍中。
此番封禪動用馬匹三萬,五萬大軍護送皇帝前往泰山封禪。
從去年的秋季準備到現在,這位天可汗要去封禪了。
文翰四賢記錄著此番皇帝前往泰山的事宜,要將這些事都寫在史書上。
大唐有了第一位在泰山封禪的皇帝。
洛陽城下,李承乾與舅舅交代著國事,此番要前往泰山,洛陽的國事都要交給舅舅來辦。
回頭看去,見到父皇正在青銅鼎前祭拜著。
先在洛陽祭拜,而後再去泰山祭拜。
今天的父皇穿戴皇帝冠冕顯得格外的莊嚴。
小於菟與小鵲兒穿著新衣,這兩個孩子十分精神,跟在奶奶的身後,坐上了前往泰山的車駕。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