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東宮人手夠了。”
又一句話駁回了父皇的好意。
李恪感覺天要塌了,皇兄怎麼能如此與父皇說話,現在的父皇就差滿臉寫著的都是四個字,不知好歹。
他撫著額頭遮住自己的神情,使勁向皇兄使眼色。
李泰則是氣定神閒坐著,如同入定一般,表情也波瀾不驚。
李世民再問道“青雀與恪兒都有所建樹,你身為儲君又是他們的皇兄,也不可怠慢。”
“父皇說的是。”李承乾直了直腰背,又回道“兒臣打算去與那孫神醫論述醫學。”
李世民依舊板著一張臉,道“怎麼?你還要行醫不成?”
“父皇,技多不壓身,兒臣很渴望知識。”
“知識?”一想到皇后的病情,李世民無奈道“也罷,好好討教孫神醫之餘,你也不能耽誤自己。”
“兒臣不會耽誤的。”李承乾正色回道,這話是真心的,肯定是不能耽誤自己,將來還要做皇帝的。
李世民點頭示意,便有太監遞來的一份奏章。
“這是涼州發來的軍報,你們都看看吧。”
自今年大朝會之後,父皇,也就是這位皇帝定下了西征吐谷渾的計劃,五萬兵力,三路兵馬共擊吐谷渾。
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已帶著兵馬進入涼州。
李道宗,李大亮,侯君集先一步進入了吐谷渾地界,直取伏俟城,吐谷渾王伏允燒了城中的所有糧草,並且後撤到赤水源一帶。
唐軍與吐谷渾的第一次交戰還沒開始,吐谷渾王伏允就後撤了,這場戰役圍繞著青海展開,三路兵馬直搗伏俟城。
李世民沉聲道“你們覺得此戰如何?”
李泰先回道“父皇,兒臣以為失去了伏俟城,只能逃亡西域,已是強弩之末。”
李恪道“父皇,兒臣也以為,此戰勝算在握。”
最後,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身側最近的兒子身上,看他還目不轉睛地看著軍報,蹙眉不語的樣子,道“承乾,你覺得呢?”
不得不說,大唐的地圖繪製水平確實堪憂,地圖上的種種標記很潦草。
見這個兒子不理會,李世民再問道“你是覺得有不妥之處?”
李承乾這才回道“父皇,我大唐與吐谷渾一戰並沒有真正的交鋒,伏允後撤或許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地利。”
李世民頷首,示意繼續說下去。
“現在的吐谷渾王伏允困守赤水源,還掌握著絕大多數的兵馬,兒臣以為他們只是一時後撤,遠遠算不上大捷,況且青海以西還有一大片的無人地帶,若大軍被拖入無人的高原地帶,便會被咬住。”
“如果能速戰速決是最好,一旦時間久了,付出的成本也更高了。”
李世民神色凝重地喝下一口酒水,也沒聽說這孩子以前看過兵書。
分析得倒是不錯,而且這也正是李靖所擔心的。
儘管李承乾說得很對,李世民還是擺出一副不滿的神態,道“看來朕這裡的飯食還是不合你的胃口。”
說起來太子殿下與陛下近來幾次用飯,從未動過筷子。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