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種從頭到尾的冷靜,那種只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外界一切都感覺無所謂的人,才是真正的難纏,想要打消對方的輕生念頭,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柳下輝前世寫的時候,查過相關資料,知道自殺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四種:
一,是因患抑鬱症而無法治癒,從而走上了自殺之路。
二,是因感情危機、家庭破裂而萬念俱灰。
三,是因軀體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對患者構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精神崩潰。
四,是因人際關係、工作壓力而引起的,當事人找不到其它辦法尋求解脫,只好選擇過激方式。
在這四種常見原因中,如果碰到第二種與第四種,還是有很大希望可以解決的,但如果碰到的是第一種與第三種,那想要解決就難了。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比較罕見的原因。
比如宗教,比如迷信,比如口及毒,甚至是受到影視或的影響,認為人死之後可以重生,然後自己找死想要重活一次的也有。
柳下輝仔細打量著這個年紀大約三十多歲的女子,猜測她到底是屬於哪種。
這些說來話長,其實就是幾秒鐘的時間。
見女子轉頭看了他們一眼,就又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中,柳下輝微一沉吟,便從樓梯口中走出來,在距離女子大約七八米遠的地方站好,再次咳嗽了一聲,說道:“這位大姐,我可以跟你聊幾句嗎?”
女子這次頭都沒回,同樣也沒回話,不知道是聽見還是沒聽見。
柳下輝繼續說道:“大姐,我不是來跟你說大道理的,而是想問問你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你說出來,我做得到的絕不推辭!”
見女子仍然不理他,柳下輝一邊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邊說道:“大姐,我不知道你遭遇了什麼樣的困境,才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我也不是什麼心理學家,不知道該怎樣勸你。
在你沒有開口說話之前,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這個故事大姐你或者聽說過,也或者沒聽說過,不管你聽沒聽說過,我都想借這個勵志的故事讓你打消輕生的念頭。”
柳下輝說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做潘濂,出生於我國海南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18歲時,迫於生計,父親託人將他送到了香港謀生。
到了香港之後,潘濂最初在“坦達”號輪船上做學徒。
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英國人為了應付的德國,開始在香港招募船員。21歲的潘濂與英國“貝洛蒙”號商船簽約,成為了船上的侍應生。
在船上度過了三年多的時間後,潘濂乘坐的船遭到了德國人的襲擊。
這是1942年11月23日,貝洛蒙號像往常一樣,在大西洋上為英國運送著戰略物資,結果被德國潛艇發現。
第一枚魚雷襲來後,商船發生了爆炸,潘濂迅速棄船跳入了海中。之後,第二枚魚雷襲來,貝洛蒙號沉入了大海,船上大部分成員遇難。
慌亂中,潘濂抓住了一塊木板,就這樣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漂流了起來。
此時,潘濂陷入了絕望與迷茫;我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回到陸地?如何才能夠逃出生天?”
隨著故事展開,那女子聽沒聽進去不好判斷,倒是跟著柳下輝上樓的保鏢聽進去了,一個個都在腦補著要是他們遇到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才好?
柳下輝繼續講道:“在海上漂流了幾個小時後,突然,奇蹟出現了,一艘救生筏漂了過來。潘濂拼命的遊向了救生筏,爬了上去。
運氣還不錯,救生筏上有兩個小隔間,裡面還有兩個金屬箱子,箱子裡面有40升救命的淡水,一些牛肉乾、餅乾、罐頭和巧克力,另外,箱子裡還有一個手電筒和幾發訊號彈。
或許,這對於潘濂而言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一陣喜悅過後,潘濂看到了生的希望,於是他開始有計劃的使用這些東西,每天只消耗一點點的食物。
然而,熱帶地區的海面上,太陽暴曬,水分流失非常快。他必須要有足夠的淡水補充,否則很快就會脫水而死。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把救生筏上的帆布綁在了四周的桅杆上,也算是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一來可以避免暴曬,二來也可以在下雨時收集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