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疾風城的動力推進裝置倒賣到海的另一端,賺取了將近10倍的收益。
在查理的認知裡,這個世界想跨過大海只有兩條路:要麼是強悍的海洋生物;要麼就是傳說中的精靈族。
但沒想到,小小的地精也能做到這麼偉大的事嗎?
也許是靠不為人知的魔法傳送陣,但不管怎麼說,這都讓地精的形象在查理的認知裡更豐富,又或是說複雜了一些。
糾結了一段時間,查理便把這件事放在了一邊。
她例行公事般,在浮空城內城區轉悠。
內城區最顯眼的建築物就是兩位大奧術師高聳的法師塔。
查理順時針轉悠了不到一個小時,卻都沒走完她規劃的八分之一內城區。
想想也是,把珠峰峰頂削掉四分之一,倒過來後,切口的橫斷面積也是夠嚇人的。
內城區必須要有交通系統。
不然,普通人就這麼走來走去的,怕不是一天的時間都浪費在路上。
想想看,一個外城區的市民,要抵達離他最遠的內城區區域。
那麼,首先,他極可能要花費一天時間走到內城區的目的地。
然後,搭起帳篷睡在市政部門的門口。
等第二日市政部門開門營業,他再進去辦完事。
然後,回去的時候再花費一天的時間在路上……
浮空島太大,查理是奧術師,出行都可以使用奧術。
以前她沒發現這個弊端。
但溜達這麼一個小時,她覺得建設交通網,與相關設施有必要提上日程。
成為接下來‘工程隊’需要解決的問題。
既然要建立交通,就要仔細考慮了。
查理有些頭疼。
她可不太懂交通網的規劃,但也知道上輩子的經驗大概不管用。
因為,奧術師有奧術師的出行方法;騎士們有騎士們的坐騎;而平民沒有交通工具,所以他們極大可能會選用公共交通。
如果,這樣不同的群體放在一起,那簡直不敢想象畫面的混亂程度。
所以最好是如同科幻電影裡一般,建立那種立體多層次的交通網。
正好,理想鄉內城區的建築風格也很適合這樣的想法。
如果未來更多奧術師加入到浮空城,那麼當他們的法師塔遍佈內城區後。
內城區的建築物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分層’狀況。
就是指,高聳的法師塔在一個高度層,而普通的市政建築,又在另一個較低的建築群高度上。
立體的交通網不光能節省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還能彌補建築高度差帶來的審美上的‘小瑕疵’。
有了想法就要幹,每到這個時候,查理就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