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嵐看著眾人,冷冷笑道:“可活下來的眾人卻求知縣對他法外開恩,因為此人建立了秩序,每日按時按點分配食物,先挑重病受傷之人分食,這才能保全了資溪縣最後的十八人。”
“最後,漢子也活下來了,不過被髮配到邊塞去當徭役去了。”
眾人得知來龍去脈,立即就換了種心態。
這個故事如果只看壯漢怕死,打破規矩加害他人,那壯漢確實是個該死之人。
可換種角度來看。
壯漢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抓鬮並不公平。
在無人救助的山頂,先吃掉老弱病殘才是最優選擇。
這就跟一列火車的故事有些相似。
一個火車司機開著一列火車,前方的軌道出現了一群孩子。
他可以選擇變換到另一邊的軌道上,那道軌道上只有一個孩子。
那你作為這個司機你會如何選擇?
如果選擇直直前衝,那會撞死很多孩子。
如果選擇便道,卻又會害死本來無辜的孩子。
人生,很多時候沒有辦法用綱常倫理禮義廉恥來衡量一個人。
這世間評判善惡是非的維度太多,有時候令人無可奈何。
這時候,吳辰附和道:“我年幼時就曾流落街頭,與狗搶過食,與賊人流寇鬥智鬥勇,見過的大災大難無數,見過人心險惡世態炎涼。”
“我也曾做過許多在你們看來,違背禮義廉恥之事。但凡你們感受過瀕死與絕望,就會知道你們口中所說的禮義廉恥在那個時候,有多麼可笑。”
景嵐沒聽吳辰說過他的身世。
聽到吳辰從前的遭遇,她動了些惻隱之心。
在宮裡無事的時候,她都會去找父王,聽父王講講最近的政務。
很多聽起來匪夷所思務必殘忍的事情,令她義憤填膺。
但經過父王的解釋,她又覺得犯事之人竟然也有功勞。
聽得多了,她漸漸對人性瞭解得更加深刻。
這世間沒有什麼絕對正確與錯誤,這要看你所處的立場。
所以景嵐沒有回答這些考題,她認為這些考題太過淺顯,也太過片面。
韓詠志錯愕的看了眼景嵐公主,又看了眼吳辰。
他覺得自己的三觀在剛才被完全顛覆了。
韓家本就是名門望族,韓詠志從小都被父母保護在其中,哪裡聽過見過這些事情。
這裡大部分的弟子,跟韓詠志一樣。
家中都是非富即貴,從小錦衣玉食,根本就不清楚這世間的真相。
雲瑤眉頭微蹙,似是還不敢相信景嵐與吳辰所說。
曾強看到吳辰與景嵐一唱一和,他萬分難受。
景嵐可是他的女神,豈容他人覬覦?
於是,曾強質疑道:“你說的那些只是小機率,這個世上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得很富足!”
曾強的話,得到了許多人的附和。
吳辰看著這些富家子弟,笑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篤於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