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平微微一怔,他一開始還詫異對方為什麼主動退貨,但一看到旁邊的孟子濤,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對方這是擔心透過孟子濤的嘴,把事情傳出去,那他生意也就別想再做了。
想到這一點,宋修平就很生氣,說句不好聽的,對方就是看不起他,否則怎麼可能會退貨?
宋修平當即就想硬氣一點,說東西不退了,不過被孟子濤眼神制止了下來。
雖說人爭一口氣,但也沒必要拿自己的錢過不去,再說,既然已經看清了對方的直面目,今後肯定不會再接觸,那麼又何必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呢?
宋修平看懂了孟子濤的意思,覺得也有道理,於是說道:“東西就在我手裡,現在就退吧。”
宋修平原本覺得自己搞了這麼多年古玩,在這個朝珠盒上打眼,是件丟臉的事情,想要便宜處理掉,但後來自己安慰自己,勝敗及兵家常事,還是擺放在醒目的位置,給自己作個警示吧。
因此,宋修平便把東西帶回家,沒想到事情又發生了轉折。
店家呵呵笑道:“老先生,我手上沒那麼多現金,咱們去我的店裡詳談吧。”
宋修平本來想說,前面不遠處就是銀行,不用這麼麻煩,不過卻注意到孟子濤向自己使了一個眼色,便出言同意了。
店家帶著兩人去了他的店裡,此刻店裡是一位與店家年紀相仿的中年婦女在開店,應該是店家的老婆。
店家請孟子濤和宋修平入座,連忙讓老婆上了茶,笑眯眯的寒暄起來。
孟子濤打量了一下四周,這店從裝修上來看,應該開了不足一個月,店裡的東西看著感覺還行,但仔細一看,就能看出一些破綻,表面上看,真品也就三成左右,新老都分開著放,新貨放在外面,老貨放在裡面。
這也是古玩做生意的一個竅門,叫做看人下菜碟。
一般來說,顧客走進古玩店,懂行的客人會去拿一些老貨,外行人則光顧著去拿看著漂亮的新貨,所以老江湖只要注意客人的眼神,就能斷定對方到底是不是懂行的。
店家說話時顧左右而言他,絕口不提退貨的事情,說起話來還旁敲側擊的,不過,宋修平和孟子濤一眼就看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宋修平淡淡地說道:“常老闆,多餘的話我也不多說了,貨退了,這件事情也就結束了,我也不是什麼喜歡多嘴的人。”
店家見宋修平這麼說,也就不在多言,讓老婆把錢拿過來,遞給了宋修平:“老先生,您點點。”
宋修平數了一遍錢,點頭道:“可以了,東西你也看過了,沒問題我們就走了。”
“還要麻煩兩位稍等片刻。”店家笑眯眯地說道:“孟老師,能不能麻煩您幫我鑑定一件瓷器?”
孟子濤有些失望,本來他還以為店家又要搞出什麼事來,沒想到只是讓他來鑑定古玩而已。不過就像前面說的,他現在可不會輕易幫別人鑑定古玩,特別是店家這種人,更是想都不想。
於是,孟子濤便出言婉拒了。
店家也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地道,換個位置,他估計帶人來鬧事了,所以孟子濤的回應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不過,他認為世間的事情,沒有用利益解決不掉的事情。
於是,他先對著老婆努了努嘴,讓她去關門,接著面帶笑容地說:“孟老師,我也不瞞您,我要您幫忙鑑定的是一件唐代的越窯青釉圓盒,這件瓷器是我兩年前買下來的,一直當作珍藏。只是現在我開了這家店,流動資金不足,所以才忍痛轉讓。”
孟子濤說:“既然你已經斷代了,又何必再找我鑑定呢?”
店家訕訕一笑道:“這不是前天我轉讓給一位老闆,他覺得有些虛,我又人微言輕,他就是不相信我的話,我也沒轍。所以麻煩孟老師能幫我看看,我按東西的價值給您鑑定費,如果東西有問題,我也給您這個數。如果東西沒有問題,您又想要的話,我給您打折。”
店家用手比劃了一下,意思會給一千。
以孟子濤現在的名聲,一千塊錢的鑑定費也算馬馬虎虎,這當然不包括鑑定證書,如果要鑑定證書的,至少也要三千起,那還是沒什麼名氣的專家,像孟子濤這等的,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這點錢對孟子濤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他心念一轉,有了一個想法,說道:“錢就算了,你如果要我鑑定,那就把那件壽字罐給我吧。”
店家向孟子濤指的那隻瓷罐看去,一時有些猶豫,孟子濤到底是全國知名的專家,而且鑑定比賽時還撿了那麼大一個漏,他當然也怕孟子濤在他手裡撿漏。
孟子濤見他猶豫不決,淡淡一笑道:“既然你不願意,那就算了吧,咱們走吧。”
見孟子濤這麼果斷,店家打了個激靈,自己店裡的東西自己再清楚不過,那壽字罐肯定不是什麼寶貝,不然自己怎麼可能沒有一點印象。
況且,孟子濤都沒仔細看,就選那件壽字罐,分明就是想讓自己疑神疑鬼,從而讓他放棄鑑定,而且說出去,也不是孟子濤獅子大張口。
店家自覺想明白了這一點,急忙說道:“孟老師,看您說的,不就是一件壽字罐嘛,我怎麼可能不同意呢?只不過是擔心您太吃虧了。”
孟子濤說道:“那是我自己選的,虧與不虧是我的問題,如果你同意,就把東西拿出來吧。”
店家見孟子濤不以為然的態度,越發覺得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忙著去把東西拿過來:“孟老師,就是這件越窯青釉圓盒,麻煩您給看看。”
這隻青釉圓盒,平素無紋,但造型豐盈圓滿,盒身較淺,蓋鼎圓隆,而且儲存完整,如果是唐代流傳到現在,頗為不易。
孟子濤把圓盒拿到手中打量了一番,問道:“你認為這隻越窯圓盒是唐中期的作品?”
店家點頭稱是。
孟子濤解釋道:“唐代中晚期越窯青瓷,胎體比以前更加緻密,胎色灰白,釉面勻淨光亮,釉色有淡青、青綠色等,通體施滿釉。這時的碗、盤多撇口、底足淺寬,像玉璧形,中間內凹圓臍內亦施釉。另外,因為工藝的原因,器底下有三、五、七個不等的方形或條形支釘痕。”
說到這,他翻轉圓盒,指著盒底說道:“你看看這隻圓盒的支釘痕,符合當時的生產技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