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鳳凰蛋!”九嬰說完,趁勢將九個頭全都降了下來,低於吳星、出塵兩人的高度,表達了“低人一等”的屈服態度:“當年我引開孵化進行到一大半的神獸鳳凰,雖然神獸鳳凰因為在三昧真火之上孵化而變得虛弱,可是蛋也因此沒有孵化成功,槃自然也沒有成形。那一對神獸鳳凰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便躲藏起來,這才沒有讓當時的平一凡和熊氏得到這一對‘涅’。趙姓獵頭所找到的這一對‘涅’,應該正是那神獸鳳凰的舍利子。”
“你知道獸盟之主龍七麼?他當年就是馴服了一頭新孵化出來的惡龍,才成為星落大陸之上獨一無二的一位龍騎士的!”九嬰抬起一頭看了不動聲色的出塵、吳星兩眼,低下頭去繼續說道:“熊氏為人雖然陰險卑鄙,但是他‘驚弓之鳥’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尤其是他那一張五絃的星弓,分別採製五種一品妖獸的絮紋筋透過星附而成材料,再從‘一家商盟’換取了一根備料十年的烏號木為弓胎,請動‘牽強附會’的會首為弓胎星附飾紋,這才得了一張一品星弓,並由會首賜名為‘五音弓’。”
所謂“絮紋筋”,指是的帶一品妖獸種族天賦的筋,內裡的絮紋與玉石內的絮紋是同理;那一根備料十年的烏號木,則是“一家商盟”的孤品,甚至在茶館說書人口中也時常能夠聽到關於那一根烏號的各種傳說。據說十年間對弓胎進行過的處理少則數百次,多則上千次,甚至借鑑了天神在星落大陸之上某種遺物的材料處理之法。當中最先離奇的傳說版本當中,說是“一家商盟”同時開始的嘗試烏號木多達十餘根,之後只成功過那麼一次而已!
烏號木是星落大陸之上公認的僅次於傳說當中的“槃”的星弓胎材料,沒有之一。儘管“一家商盟”行商遍佈星落七國甚至遠至大草原、雪原,富可敵國都是不足於形容其財大氣粗,但是據傳“一家商盟”最終還是在得到那一件孤品烏號木之後立刻便放棄了那種備料方法的嘗試。因為成功機率其實太低,而每一次嘗試的成本又過高,很有一些得不償失的意思。
那個出自遠古家族的熊氏,其箭術就是從熊氏先祖傳承下來的,至今已經不知道多少代人了。或許也就只有熊氏這種底蘊深厚、傳承久遠的家族才能完成這麼一張絕無僅有的“五音弓”!
其實,吳星此時的不動聲色,並不是故作高深,與出塵不一樣,後者估計對九嬰所說的那些奇聞異事都是瞭如指掌的。
吳星之所以不動聲色,是因為小拘正在為他介紹五音。小拘的前前主人,是一位大裂谷使者。而大裂谷當中的山門,多半都是前朝遺民,並且古風猶存。
“不是應該稱為‘八音’麼?”吳星奇道:“五音?豈不是不‘全’?”
“在諸侯林立的年代,共有八音,譬如說鼓,為八音之首。”小拘介紹道:“這裡的八音實際上指的是八類的樂器:簡言之,是由鍾、磬、琴、簫、笙、壎、鼓、柷八種樂器為代表組成的八音。”
“宮、商、角、徵、羽,指的是五聲音調,與八音完全不同。”
“古籍上記載:五行,是順四季之氣而生。五音,逆五行之序而傳。”
“宮,屬土,君之象。”
“商,屬金,臣之象。”
“角,屬木,民之象。”
“徵,屬火,事之象。”
“羽,屬水,物之象。”
“古籍上另有記載,又將五音與五臟對應。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
聽到這裡,吳星禁不住又喃喃道:“這與我的快四音、慢四音有些相似啊.......如果熊氏的‘五音弓’影響的不僅僅是五臟,還包括了妖獸的晶核,甚至能夠像我透過快、慢四音可以操控茶盞作出劇烈抖動,從而來摧毀妖獸的晶核,那熊氏......豈不是所有妖獸的‘天敵’?!那或許已經不能稱之為五音了,應該稱其為魔音!”
吳星、巴根、出塵當時在西風都城因為淨街鼓而投宿酒樓的時候,吳星曾經展示過他的其中一快慢四音,可以讓茶盞出現近似於地龍翻身時的那種劇烈的抖動。
“從舊曆前朝傳承下來的五行之術,唯缺‘土’,星神殿便只能以金、木、水、火四象小道代稱之。如果熊氏的‘五音弓’是以五行之術為基礎的,那也就難怪可以為射師所看重,兩位箭術大師,試三箭而言和......”吳星沉吟道:“只是,熊氏有他的‘魔音’,我有‘龍語’,至少可以抵消他一部分的魔音吧?”
“主人,熊氏為展示實力,曾數次廣邀大裂谷使者、門主會獵一品妖獸,藉機使用‘五音弓’完成絕殺。”小拘團團轉了兩圈,說道:“前前主人參加過熊氏邀約的其中的一次會獵。而在眾人都驚歎於‘五音弓’所蘊含的五行之術之奧妙的時候,前前主人卻聽到旁邊有一位童顏鶴髮的老者低聲點評了一句.......音律之間殺伐過重,五音不全啊!難啊!”
據說在先聖時期,為了開啟民智,先民想把音律記載下來,但說的人和聽的人彼此都沒有一個標準,聲音和旋律過耳如風。
為了制定音律的標準,先民在崑崙山之陰,用不同長度的竹子,把當中打空,在天氣轉冷時,埋在接天地之氣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齊,並用竹內薄膜將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隨著氣候轉暖,大地積聚的氣流開始湧動,某一天,聚地氣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湧噴出地氣,衝破竹膜,發出“嗡”的一聲響,先民就把這定為“黃鍾”之聲,並用三分損益之法定出其他十一聲,制定出十二音律,亦稱“六律”,指代的是六陽六陰共十二律。
而所謂的“三分損益之法”,是由先聖制定音律時所用的生律法。根據某一標準音的管長或弦長,推算其餘一系列音律的管長或弦長時,須依照一定的長度比例。
古籍上記載有詳盡的五音定音方法:“......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
意思即是說,取一根用來定音的竹管,長度定為八十一個單位,定為“宮音”的音高。然後,我們將其長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去掉八十一的三分之一,就得到五十四單位,定為“徵音”;將徵音的竹管長度之上增加徵音長度的三分之一,即五十四單位之上再加一十八個單位,得到七十二個單位,定為“商音”;再去掉商音的三分之一,即三分損,取七十二的三分之二,得四十八個單位單位,為“羽音”。再增加羽音四十八的三分之一,即三分益,取四十八再加一十六,得六十四個單位,為“角音”。
三分損益之法,簡言之,就是先定宮音,由宮音“三分之二”定五音最中間的徵音,徵音回過來定第二音商音,再由商音“三分損”定最後的羽音,最後由羽音“三分益”定出第四音角音。順序其實是“宮,徵,商,羽,角”,每一個音都是在前一個順序的音的基礎之上進行“三分”,繼而或“損”、或“益”而定。
宮、商、角、徵、羽,就定為五音,為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先聖時期就定下的音律。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
某一位先聖就曾經說過:“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言歸正傳。
由此可見,那一位老者點評熊氏箭術之道,可謂是一針見血!
“五音不全”云云,指的自然不是熊氏五音弓的音階或音律不全,而是說熊氏妄圖以“五音弓”之器,證五音五行之道,難!
器者,形也。器具,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如同熊氏將五音弓用於殺戮一般,這便是偏於侷限了。
“然後啊,前前主人好奇之下便私下請教,問了那一位老者。”小拘繼續說道:“一力降十會!五音雖不全,又當如何破熊氏之音律?”
“老者的回答非常妙,只說了這麼一句:以雜音破音律。後來,那一位老者意興闌珊,獨自提前離開還感嘆了兩句,說什麼可惜遍尋天下也找不到幾個能用他那魚杆之人,畢竟生而五音俱全之人原本就極為罕見,並且一旦錯過試煉初醒的黃金時期便不再是一張可以任意塗畫的白紙了......還說什麼那小個子雖然五音俱全,天賦卻也一般......”
聽到這裡,吳星目瞪口呆,喃喃道:“我想我已經知道那一位童顏鶴髮的老者是來自哪裡了,巴蜀之地的溶洞.......那小個子雖然五音俱全,天賦卻也一般,說的應該就是小土吧.......那一位老者,應該就是小土提及過的那個爺爺,同時也是瑤池底下冰川雙器陣的封印者......看來我是生而五音俱全之人,所以才是七哥所說的那個什麼龍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