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人面面相覷,沒想到劉春來直接就進入正題。
原本商量討論了多次的方案,反而沒法提出來了。
劉春來直接問之前提出的條件如何,父子兩人原本還想先談談,要更多的好處。
“目前我們的情況,你們也瞭解了。每年的需求,服裝這塊,基本上是固定的。不過沖壓件這塊,我們的機械廠等單位需要不少,傢俱廠同樣也會有一定的需求……”
看著父子兩人的神態,劉春來沒有等他們,繼續開口。
“所以,要跟我們合作,不管是你們搬遷到這邊也好,建立分廠也罷……”
這就是劉春來提出的條件。
對方想要他們的業務,就必須就近建立配套廠。
以此降低運輸成本。
“劉村長,我們的價格可是比你們之前的價格便宜了三分之一……”顧學勇現在依然心中沒底。
這裡太偏僻了。
要是沿海或是大城市,他不會有任何猶豫。
這裡只是農村。
“算上運費,便宜不了什麼。另外,目前運輸不方便,運輸回來,一次的數量很大,時間太長,我們的服裝款式等都在不斷改,釦子也會重新設計……你們可以考慮一下,這事情,咱們不強求,即使沒法達成合作,也能交朋友的。”
劉春來不想在這事情上浪費時間。
就近配套,不管是運輸成本,還是生產的靈活性,都是沒辦法的。
郭峰雲那邊,同樣也是不願意搬遷過來。
劉春來可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本來天府機械廠就能生產,他不想機械廠的業務這麼複雜。
何況,這本來只是代工,沒有技術含量。
錢不能自己全部賺完,不利於後續發展。
“我們商量一下,晚點給你答覆,如何?”顧斌阻止了他爹繼續說下去。
以他們的瞭解,劉春來都這樣說了,這事情,要麼就黃了,要麼就得依劉春來。
“顧斌,這事情,我覺得還是算了。雖然說每年掙的錢會多很多,但是我們把廠搬遷過來,就失去了那邊的發展……這裡只是農村,雖然發展勢頭很好,卻沒有我們那邊好找業務……”
顧學勇一臉嚴肅地告誡兒子。
哪怕是在蓬縣,也不行。
沒有多少業務支撐,發展不起來的。
在義烏,目前紐扣業務的利潤,其實只佔他們生產工廠的一半,並且正在逐步降低比重。
“爹,咱們廠子不搬遷!在這邊建立一個分廠。”顧斌說道,“劉春來手裡有機械廠,規模還不小。他們自己可以做,為什麼沒有做?”
顧學勇沒有回答。
他不曉得。
“他搞的,都是賺錢的。像咱們這樣一顆釦子只有幾厘的利潤,他們看不上。劉春來的意思很明顯,他們需喲啊的是長期的配套廠……天府機械廠、電視機廠都需要不少的衝壓件……尤其是天府機械廠,開始搞汽車,汽車需要的衝壓件很多……”
顧斌在這方面,比他爹要看得長遠一些。
汽車上的衝壓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