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劉青只負責縫紉左前部分的,完成後,放到工作臺。”孫小玉直接把衣服主體部分的材料放到了最前面劉青左手能很輕易拿到的地方。
劉青不解,但是依然按照指示,開始了她的工作。
對好邊,整理好,用手轉動了縫紉機的輪子,雙腳踩著踏板,一手往後面推,一手從另外一邊往後拉。
一分鐘不到,就把這部分縫製完成。
她準備翻轉過來鎖邊。
“放到左邊工作臺,鎖邊交給後面的工序,你繼續加工下一件……”孫小玉阻止了劉青。
這些年輕的縫紉工,原本都是往管理崗位上培養的,從學校出來不久,加上也沒成家,可塑性就比較強。
劉青沒有再質問,丟到後面,就開始繼續加工。
孫小玉親自盯著後面工序,指導著工人。
其實也不用指導,都能獨立幹活,加工完成整套衣服。
每道工序,劉春來都在旁邊默默地記錄著時間。
當第一件服裝加工出來後,如果只算加工時間,僅僅只用了3分鐘左右!
別說是女工們自己,就連孫小玉都覺得是不可思議。
“這樣一來,一個小時就能加工20套,八個小時160套?”當有了結果,孫小玉有些懷疑這個結果。
劉春來對於這樣的結果依然不是很滿意。
讓孫小玉繼續調整。
“前面的幾道工序,依然有問題。尤其是第一道工序,我覺得完全可以再多幹一點,跟後面專門鎖邊的工序合併……”孫小玉沒想到,劉春來還不滿意這樣的產能。
老闆都不滿意,只能繼續。
最終,把工序進行最佳化。
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沒有停工。
年輕縫紉女工們也沒有任何怨言,就配合著孫小玉一起改進。
最終,工序不斷最佳化,縫紉機的位置在劉春來的提醒下也開始擺放到更節約轉運時間的位置。
劉春來知道,流水線生產,對工人來說不是啥好事。
完全把人變成了機器,重複機械的動作,甚至永遠都只是幹一樣事情……
可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不提高效率,以此降低生產成本,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市場競爭力。
當最後到了下午兩點上班的時候,從最開始的進行縫紉到第一件衣服出來,時間僅僅一分半!
所有的管理人員跟技術人員都是神色怪異。
女工們也是一臉興奮。
原本分開,每個小時她們能加工三四件衣服。
到現在,六個人配合,一個小時居然能加工超過40件!
平均下來,比原來也高了不少。
工錢也是多了……
“為什麼會這樣?之前也是分了工序,裁剪、縫紉都是分開的啊……”孫小玉有些無法理解。
“那是因為之前的工序沒有細分到這樣的程度,換位置、中間轉運等的時間,都浪費了。她們現在還不熟練,一旦熟練了,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