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和嶽靈珊向大哥張心傑辭行,張心傑把他們一行人送出了瀋陽中衛,然後才灑淚而別。沒辦法,張心傑現在是最忙的時候,才接手瀋陽中衛,自己的嫡系人馬只有三千人,還要管理好整個瀋陽中衛一切的事務。
不管別人如何想,他張心傑既然已做了此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能夠想到的任何問題,都要做到完美。這也是為什麼張大將軍再想和兄弟們相聚,也不得不分開的原因所在。
看著葉楓晨葉堡主帶著大家一起上了那艘大船,順著渾河緩緩離去的樣子,張心傑感慨萬千,卻又不得不和大家揮手告別。等到眾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時,張心傑開始收拾起離別之情,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了。
這裡有著自己親如兄弟的戰友,有著自己的兩個“親哥哥”,有著自己的徒弟們,還有著更多的需要安撫的,被戰爭破壞的家庭和孤兒……這裡的一切都讓自己懷念,但是此時又到了必須分離的時刻。
眾人來到城堡的山腳下,把大船靠岸,正好遇到了“秦家屯”出來的那群少年郎。他們大家都在船老大的大船上焦急的等待著,因為聽說這裡才發生了一場生死大戰,這座城堡差一點就要會不復存在了。
說故事的人,總是會講的活靈活現,彷彿他們是身臨其境一般。而現在,城堡裡面的大部分人都已不在,秦年穀秦老伯還不放心帶著這些孩子們冒然上山。
而陳勇和嶽靈珊在大船之上,也開始和大家一一道別。沒辦法,在這裡認識的朋友太多了,自己二人也到了離去的時候。回去後和自己的那些徒弟們道別之後,明天陳勇和嶽靈珊二人就要回歸內地了。
遼東之行陳勇感觸良多,在這裡他見到了真正的戰場上的廝殺,見到了一片片荒無人煙的大地。這裡的一切是那麼的陌生,但是又是令人嚮往的所在。離開只是暫時的,迴歸才是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這裡,單個人的力量,不管你的勇武有多麼超群,是永遠不可能和有組織的大軍相抗衡的。這種戰場上的戰鬥真的是既緊張又刺激,讓每個人參與者都是熱血沸騰,激情四射的!
上到半山腰處,上官靜廬和風雨秋就把他們這三十多人,都分配到了一起,就是陳勇教課的那個村子裡面。這樣大家也好相互之間有個照顧,吃住都是直接分配的。
對於這些經歷過殺場的孩子們來說,學習些武藝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在這裡,白天習武和學文是分開的,學文和習武又是相輔相成的。
開始時葉楓晨是以習武為主,越到後來,葉楓晨越注重孩子們的自身條件,適合什麼,就教給他們什麼,而不再只是填鴨式的教育了。
所以他們這些人就只能在大船上等待著風雨秋、上官靜廬、陳勇和嶽靈珊的歸來。沒想到眾人在這裡不期而遇,風雨秋趕快把這一船的人都介紹給葉楓晨葉堡主。
大家一起攜手上山,陳勇、嶽靈珊和秦老伯與秦馨蓮一起談起了山上的情形,陳勇和嶽靈珊把自己的見聞都講給了他們祖孫二人。這裡非常適合這些孩子,和老人們生活下去。
這些孩子們都有學習的機會,老年人可以在農忙時幫忙種植糧食和蔬菜,農閒時詩詞歌賦,吹拉彈唱的娛樂活動應有盡有。而且吃住行都很方便,這裡已經達到了按需分配的程度了。
只是秦馨蓮很是不捨,陳勇和嶽靈珊向她保證,過段時間自己二人一定會回來看望大家,她才依依不捨的,讓二人離開。
陳勇和嶽靈珊,又一起給那群學習繪畫的孩子們,上了最後一堂課。這些孩子們不知道這堂課結束後,陳勇就要離開,所以上課時一樣是歡聲笑語的。
包括離開時,陳勇也沒有明說。因為他一樣不想看到離別的樣子,大家非要哭一場,送別一下才是有真情嗎?其實這種愛,在平時都已經感受的到,那又何必讓離別時,再那麼傷感呢?
他從開始,以培養戰士保衛城堡為主,到現在,是根據每個孩子自身的特點,適合什麼,就讓他們學習什麼。開始有的放矢了,而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全面發展。
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就讓你學習什麼。這樣才能真正的調動這些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包括陳勇前段時間教的那些孩子,他們就是以繪畫為主。為什麼會有繪畫班?就是因為有一部分孩子適合學習琴棋書畫。
陳勇和嶽靈珊的離別,只告訴了秦老伯祖孫二人。秦老伯很是豁達,對陳勇和嶽靈珊的選擇沒有異議,他知道人世間總是會有這種悲歡離合的。
只是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相守一生的。分分合合,人來人往這都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改變這種情況的。你們一定要記住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潘鈺道:“師父,您放心吧,我在城堡裡面一定會認真習武的。我和陸治,一定會照顧好大智和小智的。不管您去到哪裡了,都不要忘記我潘鈺是您的弟子,我這輩子最感激的人就是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