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也沒有不耐煩,一次又一次地回答道:“東家,這一年多以來,某早已習慣在外做事兒,不辛苦。”
憶苦思甜的隊伍終於啟程。
依舊是各自騎著各自的馬匹,依舊是來時那些人。看上去除了方向變了,其餘好像沒有任何卻別。可實際上,返程之時,官員們的嘴裡談論的全是那禹門口上橫跨天險的大橋。
不少人還專門將禹門口大橋畫成了草圖,並且在草圖上做好了整座橋樑的資料標記。
其中一人便是工部尚書李大亮,他心滿意足的將草圖藏進了自己的懷裡,並且聲稱“這圖,我要帶回去,好好給工部的同僚們分享分享!”
偶然聽到這句話的唐老四情不自禁露出了苦笑。
李老叔,您至於這樣麼?
焉知,最多兩個月,這禹門口大橋的所有設計圖、施工圖、竣工圖就會整理成冊,最後交到工部備案啊。
唐老四沒有把這事兒和李大亮說,既然你願意收藏草圖,那就把草圖揣回去唄。大不了,等禹門口大橋的所有資料抵達之後,被李大亮罵兩句不就完了?
唐老四果然猜到了兩個月後李大亮收到禹門口大橋所有資料時候的反應。只是,唐老四沒猜到,這份由李大亮親手畫出來的質量很差,線條彎曲的草圖會跟著往後所有大唐修築的跨江跨河大橋的圖紙複製版本成為李大亮死亡之時唯一要求要放入陵墓的東西。
若是唐老四曉得如此,必然會會心一笑,等著千百年後,李大亮的墓被所謂的“考古學家”們整出來的時候,世界會不會驚訝,嚇,原來漢人才是這世界上創造力最強大的民族。
外出旅遊的人總會產生一種錯覺,叫歸鄉的路程彷彿真的要比出去的時候輕快很多。
造成這種假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人們外出之時心中總揹負著這樣那樣的心事兒。等著一通遊玩之後,那些心中的瑣屑被全部丟棄,然後整個人會為之放空。
如此心態之下,怎麼可能不覺得回程的時候輕快不少?
而實際上,這次憶苦思甜地出遊,去的時候用了十八天,回來的時候也是用了十八天。
李承乾、李恪和李泰三兄弟如同送行時候一樣,在灞橋的長亭處迎接著父皇和文武官員的迴歸。
看著歸來的馬匹,哥仨情不自禁落下的熱淚。
父皇終於回來了,咱們的苦日子終於也熬到頭了。
回想一下這些天,尼瑪過的都是什麼日子啊!
每天天不見亮就起床,跟著李恪的舅公蕭瑀處理案牘到正午。
下午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就要繼續複習鞏固頭天晚上唐老五給大家講述的功課。
晚上還要繼續強打著精神,聚精會神聽唐老五講述今天所學。
怎一個累字了得?
無獨有偶。
跟著李家三兄弟一起迎接自家老爹和老哥的唐老五也是一臉淚目!
感動無以復加啊!
哥,您可終於回來了,我終於不用每天都跑辣麼遠的路(實際上也就不到一刻鐘的路程),熬更守夜去給李承乾他們哥仨講課了……!
那三個實在太笨了,老師給某講一次某就記住了,可某要給他們講三次,他們才能理解啊!
殊不知,唐老五是自己的講解能力有待提升啊!
……
李二陛下在長亭上對著留守的官員們鄭重行了一禮,然後鼓勵性地拍了拍三個兒子的肩膀後就回了皇宮。
剩下的官員們自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家媳婦。
咳,當然,這是適當年輕一些,還能夠折騰的的官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