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好!”
李二陛下還沒回過神來,愣愣地吐出了三個字。
這讓準備講解的王玄策對唐老四報以苦笑,彷彿在說,“董事長,陛下這神志不清的樣子聽得清咱們的解釋?”
唐老四笑著點點頭,示意王玄策安心講解。
早已沒有往日白皙卻更有男兒魅力的洛陽帥哥心領神會,伸手作請狀道:“陛下,請隨臣上橋,臣慢慢給您講解。”
“禹門口大橋乃冠軍侯親自設計的斜拉橋,經歷近百次考察,最終定在了這禹門口修築。其橋柱總高六丈,兩岸地錨均用鋼筋混凝土澆灌,下地深度達五丈有餘。雙塔之間間距一百一十步,橋寬三丈,矢跨比為一比十。大橋的主要承重依靠鋼索,其中主鋼索直徑一尺由二十七根鋼絲組成,吊在兩側的吊杆各二十,直徑半尺......”
王玄策一邊介紹一邊待著李二陛下朝著河對岸走,直到走到了橋樑中端,李二陛下才彷彿從震驚中回過了神來,“玄策,建這樣一座橋遇到的困難肯定很多吧?危險一定很大,靡費一定很高吧?”
面對李二陛下一口氣問出的三個問題,王玄策只是笑了笑,“陛下聖明,不過,不論有多困難,多危險,咱們不都將這座橋造出來了嗎?從今往後,咱們還會建造跟多的橋樑,臣有信心,不管是不管是一百步,還是五百步,甚至一千步長的橋樑終將橫跨在大江大河之上。我大唐會讓黃河天塹,長河天塹變成坦途!”
“好!哈哈哈!”
王玄策的豪言壯志讓李二陛下心裡為之震撼,他爽朗笑道:“那從此往後,這征服大江大河的任務,朕就交給你們道路監了!走,咱們繼續往前走!”
就在李二陛下大笑的時候,他身後不遠處的杜如晦亦是一臉激動地抓著兒子的手,“大郎啊,為父從未想到,你能督造如此宏偉工程,好!不愧是我杜家的二郎。”
一旁的唐儉聽著老杜這話心裡很不是滋味,嘴裡不斷瞎嘟嘟,“得意個甚,還不是我兒子領導有方,設計的當?”
面對唐儉的一嘴酸臭味,杜如晦視若未聞,反而是拉著自己兒子加快了腳步。
不僅僅杜相如此,微胖的國舅爺也是拉著自己兒子的手,臉上寫滿了自豪。就差揚天大吼一聲“看,我兒子在這大橋建設專案上任技術總監,可比杜構那個管行政的厲害多了!”
也虧得這句話沒說出口,不然老杜定然會拼了老命和長孫胖子理論理論,管行政怎麼了,我兒子不做好後勤工作,你兒子餓著能施工?
在場百分之九十九的大臣走在橋面上都是一臉震撼。
黃河天塹,存在了多少年了?哪朝哪代不是隻能依靠船舶渡河?
每到洪汛時期,河東河西的交通就直接斷絕。
如今有了這樣一座大橋,河東河西兩岸的天塹可謂是成了坦途!若是這樣的橋樑再多修築幾座,那麼河東河西、河南河北之間的溝通定然會十分通暢,黃河兩岸的交流必然十分繁盛。
從劍南道回來之後,升任為工部尚書的李大亮或許是整個隊伍裡唯一一個特例。
他趴在橋邊的欄杆上,愣愣盯著下面的滔滔河水不,不再往前走出一步。
負責李大亮那一組的匠人往前走了好幾步才發現隊伍裡少了一個人。
他立馬跑了過去道:“這位使君,若是恐高的話,您可千萬別往下看,咱們這大橋距離河面可有五十幾步高呢!”
“本官,不是恐高!”
李大亮轉過頭來回答。
此時,匠人才發現眼前這位身穿緋袍的大官臉上掛滿了淚痕。
“使君,其實恐高沒啥!”
看樣子匠人比較耿直,看著李大亮淚流滿面,撓了撓頭道:“咱們有些工友也是恐高,特別是在拉鋼索的時候,即便是有安全繩捆著,都讓人由衷感到害怕。不過,那個時候大傢伙都控制住自己的眼睛,不往下看,漸漸的就不怕了!俺沒騙您。”
倒也不怪匠人這樣說話,我已走過來就看到你被嚇得腿軟走不動,眼睛裡還不斷落淚,不是恐高是什麼?
“老夫工部尚書李大亮!”
眼裡還沒有停止的工部尚書一本正經解釋的樣子看上去反而像一臉倔強,“老夫真的不是恐高,而是感動!是為我大唐能夠建造如此橋樑而感動!”
“行!俺明白了!”
匠人雖然耿直,卻不是一根筋,見得李大亮如此解釋,自然不好再說恐高這種事兒,“這樣,您真的別看下面了,俺扶著您,一邊走一邊給您解釋?”
這就是越描越黑?
原本正準備收住心中感動,讓眼淚停下的工部尚書同志突然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