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演武臺上二人的比賽,開始的時候,觀眾們的反響相當不錯,臺下到處都充斥著吶喊聲。可隨著比賽的推進,吶喊聲漸漸削弱了,只留下二人的支持者在那裡為他們加油。只是圖熱鬧的觀眾,已經沒了半點反應。
之所以會這樣,還是臺上的二位造成的,其中沈年要負主要責任。在大家看來,本來挺精彩刺激的近身戰,放到沈年和羅侯這裡實在是有些乏味了。無論羅侯做出怎樣的攻擊,近的、遠的、猛烈的、詭異的種種。可到了沈年這裡,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攻擊,只有一個反應,舉盾格擋,有機會就反擊一下,沒有那就等下一次。
雖枯燥乏味,但大家不得不承認,沈年的盾牌使用的實在是爐火純青。從開打到現在沈年可還從來沒有一次格擋失敗過,技藝之精湛,不由的讓人歎服。
此時的羅侯是真的遇到困境了,對方這種磨人的打法要想破解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暴力的攻擊將他的防禦破開,然後一切就都好說了。但那也是說說罷了,正面對戰,要想破開騎士的防禦,那就需要幾乎碾壓對手的力量了。可惜的是羅侯沒那麼強的力量,這場戰鬥註定了會變成一場比拼耐力的比賽。
“鐺”
沈年再次擋住了羅侯的攻擊,緊接著又是一次還擊,刻板,機械,一絲不苟。羅侯此時好像也被沈年的傳染了似的,一直是積極主動進攻的他,現在的攻擊也變得敷衍了事了起來。就連攻擊的位置很多時候,都是重複的一個地方,好像他的攻擊不像是想擊敗對手,而是配合沈年的防禦做出的攻擊。
進攻,格擋,反擊,躲避。
兩個人好像是排練好的似的,一板一眼的做著屬於自己的動作。來來回回幾十個回合,二人都沒有發生過一次改變,不停地重複重複,又重複。
臺下的觀眾沉默了,反覆機械的場面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一再重複的場面讓他們調動不出任何的情緒。有的觀眾看著看著就打起了瞌睡,有的觀眾甚至喝起了倒彩,實在是臺上的二人不像是比賽,反而像是在表演,還是挺乏味的表演。
臺下的觀眾都提不起精神,但臺上的二人卻打的十分專注。枯燥的戰鬥是對耐心最大的考驗,不停重複的攻擊,看似簡單,其實也是相當耗費精力的。
沈年的戰鬥風格就是這樣,面對任何戰鬥他都有足夠的耐心。對防禦的執著追求,讓他練成了完美的格擋技術。但大量時間花費在練習如何格擋上,也讓他的攻擊顯得有些乏力。
面對這種戰鬥,沈年當然也想快點結束戰鬥,但攻擊方面的欠缺,讓他別無選擇。他在以往的比試中都是利用完美的防禦技術讓對手焦躁崩潰,然後自己收穫勝利的果實。可現在呢?他不能了。羅侯採用相同機械的戰鬥方式,而且同樣很有耐心,這讓他很無奈,他現在突然理解了以往跟他對戰輸掉人的心情了。
沈年陷入了這樣的僵局,那是因為他攻擊手段的匱乏。可羅侯呢?羅侯可不是缺乏攻擊手段的人,可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是對沈年的防禦手段無可奈何,只能這樣和沈年耗著。還是已經有了應對方案,只是在等待實施的機會。現場的大多數人都傾向於第一種想法,有著第二種想法的只有極少數的人。
人們在觀看戰鬥的時候,有時候會把自己也代入到戰鬥中去,這也是豐富自己對戰經驗的一種方式。可當人們把自己代入到在羅侯所處的位置時,發現自己也無法解開這個困局,他們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辦法能破掉沈年的防禦。這也是他們傾向第一種想法的原因,沈年在他們眼中變成了幾乎無解的存在。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羅侯贏不了的時候,羅侯用實際行動給他們上課。
又是一次平凡的攻擊,沈年舉盾格擋,然後反擊,羅侯閃身躲避,沈年一擊落空。羅侯再次舉劍,長劍刺出,這本是平常的一劍,不是技能,沒有夾雜能量,只是角度略微有些偏了。
沈年習慣性的舉盾就擋,長時間與羅侯的交鋒,讓他已經完全掌握了羅侯的攻擊習慣。他現在想擋住羅侯的攻擊,已經不需要計算,只是憑感覺就可以了。
沈年已經做好了還擊的準備,他對能擋住羅侯的攻擊無比自信,根本就沒想過會失敗。可就是這無比自信的一次舉盾,居然沒擋住!羅侯的長劍貼著他盾牌的邊緣劃過,等他反應過來,想要躲避時,羅侯那冰冷的長劍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我這是…在做夢?沈年這樣想著。可那鋒利的劍鋒上傳來的絲絲涼氣,告訴他這不是在做夢。
這是真的!我的格擋居然失敗了!沈年的眼中寫滿了不可置信,他不是接受不了失敗,他接受不了的是,他居然面對敵人的攻擊沒有格擋成功,而這只是敵人的普通一擊。
羅侯的這一擊,震驚的可不只是沈年,還有所有觀看這場比賽的人。沒有華麗的技巧,沒有強大的技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擊就躲過了沈年那完美的招架。
怎麼做到的?是什麼未知曉的強力技能嗎?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在裡面?又或者是沈年有意放水?無數的猜想從觀戰者的腦海裡浮現出來。
同樣有這些猜想的還有站在臺下的十八班的同學們。大家彼此說出了自己的猜想,一起討論了起來,剛剛還很安靜的臺下,一下子喧鬧了起來。
“是策略。”方弘看著比賽臺說到。
還在討論的張囂幾人聽到方弘的話頓時就停止了討論,他們疑惑的望著方弘問到:“策略?”
“對,策略。”方弘依然看著演武臺說到。
得到了方弘肯定答覆的三人,顯得更加疑惑了,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對一的戰鬥,策略那種東西都是用在多人戰上面吧?
三人想進一步的追問方弘,方弘卻已經自顧自的說了起來:“在猴子多次嘗試攻擊無果後,他的計策就開始了。一板一眼的戰鬥,並不是猴子沒有更好的攻擊方法,而是他在讓沈年適應這種戰鬥節奏。”
“當沈年陷入了這種節奏後,心理上也會對猴子產生輕視,對防禦猴子的攻擊會變得越來越自信,也會變得越來越隨意。”
“這樣長時間的鋪墊,就是為了這普普通通的一劍。因為普通,沈年不會放在心上。其實就算他察覺了這一劍的變化,長時間在固定節奏下戰鬥的他,也難做出改變。沈年不是敗在實力和技巧上,而是敗在了輕敵和算計上。”
好可怕!聽完方弘的解釋,三人心底裡同時升起了這樣的想法。這樣的人真的只是剛剛覺醒了一個月的職業者嗎?這樣的心機,這樣的算計,真的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嗎?
還有方弘,對於猴子能做出這樣的事,他不驚訝嗎?看來這兩個人關係那麼好,果然是有原因的。
與臺下的喧鬧不同,臺上時間彷彿靜止了一樣,兩人就那麼靜靜地站著。過了許久,沈年終於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他深吸了一口氣說到:“為什麼?”
羅侯聽到沈年的話,微微的笑了一下說到:“因為,我是羅侯。”說完,就收回了長劍,慢慢的朝演武臺下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