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上映之後的票房成績很誇張。
不過以這部片子的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這個票房也並非不可能。
3.5億的成本在國產電影裡算是最高一檔的,演員方面又有當紅明星顧衛的參與,超強的宣發加上粉絲們的支援,拿到一個超高的票房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捉妖記】上映的第二天,首日上映的【煎餅俠】爆發出了誰也沒有料到的巨大能量。
這部大朋導演的處女作,投資5000萬,真正製作成本只有2500萬的小成本喜劇片,憑藉【屌絲男士】積累的深厚觀眾緣,上映首日就拿到了1.325億的票房成績。
緊緊跟隨【捉妖記】之後,成為單日票房的第二名。
至此,【捉妖記】意外的迎來了史上最強對手。
從17日開始,兩部電影就從排片佔比,上座率,單日票房等各個方面進行激烈比拼。
兩部電影火爆 PK,戰得不亦樂乎,觀眾的興奮點也被激發出來,兩部電影的 PK戰,成為近日網路熱議的焦點。
隨著週六週日的到來。
兩部電影開始瘋狂收割票房。
據貓眼電影實時票房資訊,【捉妖記】週六實時票房 1.84億元,【煎餅俠】 1.52億元,佔當日總票房的 78.7%。
週日兩部電影的成績都有所降低,【捉妖記】報收1.78億,【煎餅俠】1.38億,不過兩部電影總的票房佔比卻有所提高,佔當日總票房的 82.4%.
兩日的火爆對決中,【捉妖記】以微弱優勢稍占上風,透過話題的共同帶動,兩部電影都成為了暑期票房大贏家,造就一場經典的雙贏之戰。
不過俗話講,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沒了。
兩部爆火電影的競爭,炒熱了暑期檔電影市場的同時,也吃下了絕大部分的票房。
剩下所有正在上映的電影加一起,還不足【捉妖記】票房的一半多。
從地域上看,【捉妖記】更受南方觀眾青睞,在深城、粵州、滬上、川城等地均有明顯優勢,在京城則是【煎餅俠】大佔上風,在全國其他地方,兩片均取得較好成績,但普遍是【捉妖記】票房略高,可見這部電影的受眾更為寬泛。
口碑方面,兩部電影都得到了各大電影網站的好評,【捉妖記】的得分更高些。
根據貓眼電影票房統計,【捉妖記】更受女性歡迎,觀影的女性佔比達到壓倒性的 68.9%,而【煎餅俠】的性別佔比則更為均衡,近乎五五開。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電影都呈現女觀眾更多的特點,國產電影票房逐漸為女性主導。
【捉妖記】與【煎餅俠】之戰,更多是一場女性自主角色與男性屌絲情懷的性別戰爭。
【捉妖記】中,甚至連負責懷孕的也是當紅明星顧衛,負責賣萌的是妖王胡巴,而女演員白百合則充當了英明不凡大女主的角色。
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女性的某些小趣味。
而【煎餅俠】來自大朋的經典網路系列劇【屌絲男士】,自然是屌絲風格十足,夠爆笑,夠接地氣。
兩者交鋒下來,貌似是大女人贏了小男人。
但令電影人喜悅的是,其實這更應該看做是大女人和小男人的雙贏,兩部電影的票房都取得了驚人的戰績。
從觀眾群的年齡結構來看,【煎餅俠】在青少年、青年段佔有一定優勢,而【捉妖記】則呈現全年齡段普遍分佈,具有老少咸宜的特點。
某種意義上,這場票房之戰,是各種年齡的女人聯合打贏了小青年的挑戰。
女性的觀影熱情,更不受年齡限制, 30歲以上的女性仍然保持了不錯的觀影比例;而男性則隨著年齡增加,對觀影的興趣明顯遞減。
這也似乎吻合了國產電影審美向青春化、女性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儘管【捉妖記】和【煎餅俠】的實際票房分佈差異不太大,但網路熱度則相差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