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平虜將軍府上下就一直在為入關忙活著。因為朝廷嚴旨只能領兵兩萬入關,而且要走水路,所以除了需要挑選精銳外,還需要籌備運輸兵員的船隻,尤其是考慮到流寇擅長流竄作戰,所以需要抽調騎兵。
船、人、錢、糧……總之,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過儘管如此,短期內入關也不現實,畢竟,不說其它,單就是六七千匹戰馬的運輸就需要頗費些時日。而且還需要籌備在江河上航行的船隻,這些都需要時間。
總之一句話,時間!
軍隊的調動需要時間,物資的籌備同樣也需要時間。
崇禎十六年,十一月十六,這天上午,天空依然飄著雪,在大連港,數十艘戰艦泊滿了整個海灣,數千名身著胸甲的官兵正在列隊上船。在官兵們上船時,府中的官員都齊聚於此,今天是大將軍出征的日子,儘管此時部隊的主力還尚未開拔。
“往後遼東這邊就仰仗諸位了!”
言罷,朱國強卻又指著站在身邊,不過只有三歲的朱和域嘆息道:
“吾子尚幼,月前從濟南來遼,在路上得了風寒不適,且交給你等替我照拂幾天。”
說話時,看著小大人模樣的兒子,朱國強的心頭不禁一熱,儘管現在他已有了六個兒子,可朱和域卻是他的長子,這幾年他一直在濟南。所以只和他見過的幾面,月前靜芸才讓三弟李成昆把他帶到了大連。
其中原因不問自明。
家主出征,以長子鎮守。
而李靜芸卻只能留在濟南,畢竟山東同樣也是他的根本所在。她要在那裡替他看著家。
對此瞭然於胸的陳長庚,立即下拜頓首,聲音哽咽道。
“臣下當不負世子爺之託!一定會照拂好小世子。”
喂喂你這是幹什麼?
只是以防萬一,別搞得我像臨終託孤一樣啊!
這可就不吉利!
話雖是如此,可朱國強的眼眶也有點紅了。
難不成,這就是人越老,膽卻小?
愛憐的摸著兒子頭上的總角,朱國強深吸口氣,對兒子說道。
“和域,爹要出征了。”
“孩兒知道,爹儘管放心,孩兒會聽陳先生的話的。”
看著像個小大人似說出這些話的外甥,李成昆對世子爺說道。
“世子爺放心,小弟必定會護好和域。”
對李成昆點點頭,朱國強並沒有說什麼,這個三弟雖然談不智計驚人,但絕對是個行事果斷的角色,當初濟南靜芸殺人奪權,就是他定下的計策,也正得益於此,山東才會成一直都是自己的大後方。
有他在和域身邊,是個好事。或許那些大臣都是忠心耿耿。但是主弱臣強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兒。
有些事情總需要以防萬一。
至少李成昆是親人,或許是外戚,但是有他在,至少是一個制衡,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人忠心耿耿不假。但是制衡並不等於不相信他們,有了制衡,有了監督,他們才會更加的忠心耿耿。
把兒子託付給陳長庚後,一身輕鬆的朱國強朝眾人所拳。摘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