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880年6月23日。
英格蘭,倫敦
“歡迎您來到英格蘭!”
相貌中明顯帶著中英混血相貌的海關小姐對朱國強露出甜美地微笑,那雙明媚的大眼裡流露出了道不盡的柔情。
女孩流利的江淮官話,讓朱國強感到了一種回到南京的錯覺。
在英格蘭這些地區的漢語往往都是標準的官話,很少受到天朝方言影響,這是官方教育的結果。
行走在機場裡,入目所及的指示牌上往往都是漢字,幾乎看不到英文。作為這個世界的頭號強國,漢語成為了這個世界通行語言,至於英語……不過就是歐羅巴的一個“方言”,落後且愚昧,即沒有漢語的優雅,更沒有漢語特有的文化。
在英格蘭,早在乾聖年間,很多貴族就以說漢語、行漢禮為榮了,似乎民間的普通百姓也是以在說話時帶上幾個漢語詞彙為身份的象徵。大明衣冠,漢語在那個時代象徵著開化,象徵著文明,象徵著現代!
而現在呢?
如果不是周圍有不少相貌與明人迥然不同的英格蘭人,朱國強甚至會有一種錯覺——置身大明,至少是置身諸夏的錯覺。
“兩百年,兩百年前,我們來到了這片土地,給他們帶來了文明和開化,現在他們卻讓我們離開。”
這一路上如影相隨的銀行家突然說道。
“可既便是我們離開了又怎麼樣呢?他們的精英依然說著漢語,他們的貴族依然憧憬著秦淮河的美麗,那怕就是那些站在街頭上,口口聲聲要獲得自由的,要把英格蘭從東方巨龍的魔爪中拯救出來的人,嘴裡說的也是漢語,英語,他們自己都覺得太過粗鄙了。”
這倒是事實,畢竟在歷史上英語在語法詞彙方面的成熟那是18世紀初的事,17世紀那會,英語確實很粗鄙。如果沒有大明的影響,英語會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內不斷完善,最終形成現代英語,可在大明的影響下,英格蘭的貴族們首先拋棄了漢語,還有蘇格蘭貴族以及愛爾蘭人。
“或許,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但是離開了又能改變什麼呢?”
銀行家突然有些感傷。
“可是,我們早就把這裡當成家了不是嗎?”
“家?”
朱國強詫異的看著這個銀行家。
“為什麼不是家呢?我們家早在一百六十年前,就來到了倫敦,我和英格蘭人有什麼區別呢?哎……”
有些感傷的銀行家,衝著朱國強笑了笑,然後說道。
“好了,真不應該說這些不開心的話題,這是我的名片,我叫湯人傑,你也可以叫我湯姆,你看,就像我說的那樣,我和英格蘭人沒有什麼區別,歡迎你到我家做客。”
湯人傑為什麼會如此熱情?
朱國強並不知道,這時湯姆又說到。
“你看看你的入境單。”
入境單?
開啟入境單時候,他意外的發現那上面上寫著一個電話號碼和姓名。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豔遇?
“你看,在英格蘭,像您這樣的真正的明人,每一個女人都願意和你做朋友。”
湯姆哈哈大笑到。
“等你到我那裡做客的時候,我也會給你介紹幾個朋友。再見,我的朋友!”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