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和中國人打過仗的人,永遠不知道中國人的厲害,或許對於身處東歐腹地的哥薩克們不知道中國人的厲害,但是對於土耳其人來說,他們卻深知中國人的厲害。
在鄭森揮師奇襲君士坦丁堡之前,埃及總督曾多次派兵襲擾,明軍在西奈半島輜重部隊,試圖干擾明軍的後勤,面對這樣的襲擾,朱和域直接下令虎牙鎮、鷹揚鎮進攻開羅。
兩鎮陸軍一路攻城掠地,不過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兵臨開羅,數日後轟開開羅城牆,兵進開羅,由此土耳其在埃及行省的統治隨之被摧毀。
開羅,亞歷山大……
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戰果,晃瞎了歐洲各國的眼,同樣也讓北非各地的那些奧斯曼帕夏們也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擔心著中國人隨時會打過來。
其實,如果埃及行省沒有威脅西奈半島,威脅大軍的後方,朱和域壓根無意分兵,畢竟,對於身處異域的他,很清楚看似攻城掠地的背後是對己方兵力的削弱,隨著佔領區的擴大,就需要派駐守軍,每一次分兵都意味著他手頭兵力會越來越有限。
分兵,絕不是什麼好事。
尋求決戰的機會!
其實進攻耶路撒冷就是為了尋求決戰,就是為了讓土耳其人調兵遣將收復失去。
當穆罕沒得四世真的如他所願親率大軍南下時,朱和域就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機會到了,就在他準備於大馬士革一帶給予土耳其人以重創時,那邊猶太人把鄭森的信送到他的面前。
鄭森攻進了馬拉馬爾海,奇襲君士坦布堡,並且已經佔領了那裡。
這個訊息委實太過驚人,甚至朱和域一度懷疑它的真實性,如果不是因為信是用密碼寫成話。隨後土耳其人後撤的訊息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訊息的準確性。
可接下來怎麼辦呢?
“達達尼爾!”
面對艦隊可能被困在馬拉馬爾海峽的現實,在沉思良久之後,朱和域還是選擇了進攻達達尼爾。
……
1667年6月27日,達達尼爾海峽的依如往日一般平靜,在海峽內數道鐵鏈橫攔於海峽,此時的海峽禁止任何人進出。不過,對海峽入口處炮臺上的土耳其炮手來說,他們所防範並不是從海峽外駛來的艦隊,而是阻止闖進馬拉馬爾海的中國艦隊離開這裡。
“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把伊斯坦布林從中國人的手裡收復回來!”
在海峽入口處的炮臺上,幾個土耳其士兵在那裡交頭結耳的說道著。不過和過去不同的時,即便是在說話的時候,他們的眼睛都不敢離開大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就在幾天前,軍法官來到了炮臺上,接連砍掉了幾十個人的腦袋——因為他們放中國艦隊進入了海峽。
別說軍官,甚至就連同當天值勤計程車兵,也被砍了頭,而在他們的腳下,雖然鮮血已經乾涸,但空氣中似乎還有那股濃濃的血腥味,沒有人敢輕舉妄動。
突然,一個土耳其人指著大海大聲尖叫道。
“有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