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讓人羨慕啊!
置身於吳淞口,看著遠處的炮臺,酒井忠清的目中充滿了羨慕之色。
讓他羨慕的並不是炮臺,而是炮臺附近正在跑步的明軍,他們一個個看起來是如此的強壯,無不是顯得高大威猛,以至於當他們從眼前經過時,身高只有一米四的酒井忠清只覺得自己就像個孩童一般。
“要是日本的軍隊,也和他們一樣,那該多好啊!”
酒井忠清忍不住驚歎道。
“是啊,那樣的話,我們肯定能擊敗胡虜……”
路邊傳來的日語,引起了一名軍官的注意,他疑惑的打量著這幾個倭人,然後疑惑道。
“倭人?”
然後那名軍官隨口崩出一句日語,他的話語當然也傳到了酒井等人的耳中。
“這個天朝軍官是日本人!”
酒井等人驚喜道,他們早就聽說在明軍中日本人,但從來沒有遇見過他們。
其實在大明,生活著不少日本人。
比如當年在收復大員時,就有數百日本人倒戈,這些人後來就成了平虜大將軍麾下的“外籍僱傭兵”,再後來,隨著與日本貿易的開展,又有上萬日本浪人來到大明,這些精於日本劍術的浪人也就是大明外籍傭兵中赫赫有名的“拔刀隊”。
在南洋以及天竺“拔刀隊”的名氣之大,甚至讓土人為之聞風喪膽。其實,說白了,所謂的“拔刀隊”不過只是大明以及諸侯開疆拓土、鎮撫土人的廉價僱傭兵而已,他們之所以悍勇殺敵,也是為了歸化成為明人。
儘管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數萬“拔刀隊”成員在南洋、天竺歸化成為明人。但只有少數幸運兒,歸化成明人後得已生活在天朝本土。
大山岩就是其中之一,他已改漢姓,姓李,叫李大山。
按照“歸化法”的規定,夷民想歸化為漢民,必須擁有漢人姓名。不過這種歸化往往發生在南洋、天竺的諸侯國,在大明本土,則少之又少。
不過,大山岩不同,當年在熱蘭遮城起事,歸復大明後,改名為李大山的他,就隨著明軍南征北戰,而他麾下的一千餘名部下,無一例外,全部給自己改了名字。他們大都姓李,究其原因是因為對唐朝的推崇。
和每個生活在大明的“歸化人”一樣,李大山對大明的崇拜也是發自於骨子裡的。
甚至在見到自己的“同胞”時,他的神情中也充滿了驕傲。
當然,更多的是得意,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得意。
不過,貴為大明千戶的他,已經有好幾年沒有機會再見到他那些“愚昧”的同胞了。畢竟,除了倭婢之外,現在已經很少有倭人來大明。其實,他之所以會說上兩句日本話,就是為了引起這些人的注意
酒井忠清等人已經走到他的身前,畢恭畢敬的鞠躬道。
“閣下,請問你是日本人嗎?”
神情傲慢的李大山,只是微微點頭還禮,並沒有其它的反應,似乎他聽不懂日本話,不知道對方在跟自己說什麼。
酒井忠清又用日語試探道:
“閣下,會日語嗎?”
李大山還是沒回應。
酒井忠清有些急了,用有些生硬的官話喊道:
“閣下,剛才說的是日語嗎?”
直到這時,李大山東終於回應道:
“你在跟我說話?”
酒井忠清連忙行禮道:
“是的,我叫酒井忠清,是日本來天朝朝貢的使團成員。”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