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就是日本人的風俗吧。
既然如此,那……恭敬就不如從命吧!
當天晚上,石見銀山很是熱鬧,那些先頭抵達銀山的漢軍官兵終於享受到了日本女人的熱鬧,在她們的安慰下,緊張的心情終於得到片刻的放鬆。
……
這一夜,日本女人的溫順、乖巧不知在多少漢軍官兵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其實,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的心裡還有一個念想——就是感激啊!
身處“東清”治下的日本人非常清楚自己過的是什麼日子,簡直就是豬狗不如啊,當然他們過去也是不如豬狗。
可問題是,現在“大明天軍”來了,大明天軍會不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變呢?
一直以來,有關大明的種種傳說,早就傳遍了整個日本,尤其是在遭受異族奴役與壓迫的“東清”這邊,那些被當成奴隸的日本人,不僅渴望著解放,同樣也向往著大明。
嚮往著大明治下的“天堂般的生活”,其實,所謂的生活,甚至還不是在大明本土,而是有不少日本人被作為奴隸賣到了南洋殖民地,那些日本人雖然是大明移民的“家奴”,但是日子過去卻比在日本好的太多。
在日本,無論是在東清,還是幕府,還是大名們的統治之下,這些農夫無不是過著窮困潦倒,食不果腹的日子,在日本農民產出的六七成的糧食都歸大名所有,而大量糧食上繳的農民只能吃一些難以下嚥的小米和楸子,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吃上一頓大米,即便是如此,還是糙米。
別說是農民了,就是許多低階武士們只能在午飯時吃到大米,剩下的要麼喝粥,要麼是糙米配鹹菜,卻不能吃白米。
但是到了南洋之後,無一例外的,他們天天吃的是有著白米飯。
而且明人家主很清楚,讓奴隸幹活就要讓奴隸吃飽飯的道理,所以在大明,其實也就是殖民地,這些“家奴”只要吃苦耐勞,勤勞努力,就肯定能吃飽飯。
而且南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一年三熟不說,樹上結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只要稍微努力一些,地裡總有不錯的收成,就是家門口的菜地裡,一年四季也有各種青菜,獨特的地理環境,讓那些被賣到南洋的日本人,雖然名義上是“家奴”,可是實際生活水平,甚至遠遠高於比東清、幕府大名們統治下的日本人強多了。
這些訊息經由各種渠道傳回日本後,自然讓是各種驚呆。對於窮困潦倒中的人們來說,有時候,他們什麼都沒有剩下,所剩下的只有希望,而大明就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以至於有關大明的生活越傳越離譜。
什麼大明的樹上長著大米之類的傳說,居然也有人相信。
當然,這倒也不能說是假的,畢竟,在南洋殖民地有一種從西谷椰樹的木髓部提取的澱粉,經過手工加工製成的“西米”,好吧,那也是米。
總之,在日本各地,不知多少日本人,對於滿滿一碗白米飯充滿了嚮往——對於底層人民,白米飯是隻有特殊的日子才能享受的稀罕物,只有在大明,這種稀罕物才能變成尋常的東西。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大明的主人個個都是菩薩心腸。這甚至不用解釋,要不然,怎麼能讓他們頓頓吃白米飯呢?
反正一句話,大明就是好,大明的一切都是好的!
即便是大明的月亮比日本圓!
哪怕就是空氣,都比日本的甜!
大明的一切都比日本更好!
只要去了大明,成為大明的人。
當然這不可能的,他們過去了也就是家奴,可就是大明的狗也比日本的人過得好啊!
大明的狗都能活出個人樣來!
可在日本……人還不如大明的狗。
這些傳言讓東清這邊、幕府那邊的日本人無不是羨慕不已。
過去,他們就是想賣身都沒有機會。
現在明軍來了,豈有不歡迎的道理?
不僅要歡迎,而且還要熱烈歡迎。一些日本人壓根就是跪在地上使勁的舔,一個個絕對都絕對的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