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明朝的宗室問題?
這是朱國強自從登極後,一直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與大明的歷代皇帝所面臨的藩王問題要麼是擔心他們造反,要麼是愁怎麼養活這群人吃飯不同的是,朱國強想的是如何最大效果的發揮出藩王們的作用。
在沒有回到明朝之前,朱國強還真以為,藩王制度最大的麻煩是人太多。
甚至還真的一度相信大明的宗室有上百萬之多。可實際上,宗室人口頂峰時也就二十萬左右。
按《明神宗實錄》中記載,萬曆二十三年時,宗室總人口15.7萬,就這還包含女性。以《五雜俎》記載,萬曆末年,宗室人口有二十餘萬。因為歷史上崇禎年間的玉蝶,也就是皇族族譜被滿清和其它的明朝檔案一起一把火燒沒了,所以也就給了明黑們黑明的“依據”。
那些網上宣揚明朝宗室百萬,幾百萬的,甚至宗祿多到拖垮國家的,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根本就是別有用心!
按照萬曆年間大明的財政報表,皇室消費佔了全國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官員俸祿佔了百分之二十,軍費支出佔了百分之五十。
其中皇室支出包括藩王宗室的待遇、皇宮的維建、宮廷聚會、賞賜大臣以及京城武官俸祿等等,並非單指皇家個人的消費。在明朝非但皇帝出行、賞賜嬪妃、內官開支等事要自己掏錢,甚至就連京城武官的俸祿,那也是皇帝從內庫掏銀子,沒辦法,這是定製。
藩王宗室的俸祿看似不少,可實際發放到宗室手裡的只有兩成左右,底層的宗室因為常年沒領到俸祿飢寒而死的也是屢見不鮮。
有明一代,自永樂後,在皇家的支援下,文官對藩王宗室極盡打壓,文官當道,宗人府又被禮部代替了,大明宗室下層過得苦逼,就連上層同樣也是苦逼如此。
按照規矩,凡是宗室從請名到婚娶再到承襲爵位,都要經過禮部批示,禮部官員非但乘機設關卡要挾索賄,積壓奏文。很多宗室到死都沒有“請名”,沒有名字,自然就沒有宗祿,有的人滿頭白髮了還是未婚,要是私納妻妾,得,他兒子、孫子,從此之後就是“無名宗人”,從此之後世代無名無祿。
別以為這針對的是下層宗室,以外藩入統的嘉靖皇帝地位夠高了吧——憲宗朱見深之孫、孝宗朱祐樘之侄、武宗朱厚照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也就只有這一個兒子。
可那怕就是這樣的未出三服的皇家血親,名字也被卡到八九歲禮部才把摺子遞給皇帝,皇帝才賜了名。朱厚照問為什麼遞的這麼晚,人家禮部堂堂正正的答道。
“國家用度緊張,晚賜名一日,便可少發一日宗祿”。
皇帝都無話可說,人家可是一心為公啊!
自從嘉靖朝的削藩以後,帶來了一系列的惡果,藩王后代們請爵,封賜,都要禮部拍板,而且隨著明朝財政日益拮据,禮部對此卡的也越發嚴。得不到名分的宗室,既沒有國家養,更無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別說幹不了,朝廷也不許幹,就此沒了活路。
到了崇禎年間,好些宗室因為得不到名分,又不許出去工作,竟然活活餓死。這些制度夠扯淡吧!
大明的宗室日子過到這份上,甚至就連滿清都看不下去,在滿清修的《明史》中清楚的記載了他們過得是什麼日子:“故自郡王以上,猶得厚享,將軍以下,多不能自存,飢寒困辱,勢所必至,常號呼道路,聚詬有司,守土之臣,每懼生變......”
可即便是如此,地方官員剋扣宗祿也是常有的事,甚至萬曆年間秦王府有宗人百人,圍堵陝西巡撫,索要嘉靖年以來拖欠的宗祿——足足拖了幾十年!拖了幾代皇帝!
到最後,鬧事的宗人被貶為庶人,關進中都高牆。面對萬曆皇帝質詢為何拖欠那麼長時間的宗祿,戶部怎麼回答的——百姓拖欠糧賦,官府無糧可發。
大明的糧賦是什麼?
百姓拖朝廷的,朝廷拖武官兵丁的,拖宗室的,但唯獨不拖文官的。
就是這群看似被當成豬養,可實則被打壓、被圈禁的王爺宗室們,在面對天下淪喪時,他們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歷史上南明時期,很多宗室王爺起兵抗清,有的兵敗被殺,有的自殺,有的絕食,有的跳河自殺,多達數百人。
甚至到最後,在臺灣鄭氏降清後,一直隨鄭氏居住臺灣的寧靖王朱術桂,面對鄭克塽降清,朱術桂毅然與五位妃子自殺殉國.......
歷朝歷代,朱家宗室可以說是被黑的最慘的,被當豬一樣圈養了那麼多年,一下子面臨國破家亡的局面,想出力卻沒那能力。這群人平常習個武,愛好個兵器,都能被文官彈劾稱“有謀逆之心”,然後被關到中都高牆,至於當賢王更是一種罪過。想活命的話只能研究個琴棋書畫的人,面對那樣的局面,能做什麼?
唯一能做的就是骨子留著老朱家的一點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