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荷蘭還是我們的敵人。”
“是的,陛下,我相信,明國人根本就是主動挑起事端,或許,這正是他們來到歐洲的目的——作為荷蘭人人盟友!”
聽到他們對明國的判斷,克倫威的臉上立刻露出十分罕見的失望,甚至還有一些不滿情緒。
有一名軍官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後,連忙接著說:
“也許,我們之間存在著一些誤會。”
“誤會?”
克倫威爾把這兩個字又說了一遍;
“什麼樣的誤會?”
“啊!誰知道呢?但是我想,他們既然從亞洲來到這裡,絕對不會是為了荷蘭人與英格蘭為敵的,否則也不會首先訪問英格蘭,也許在接待他們的時候,產生了一些誤會,是誤會導致他們的開火……”
“可是,他們畢竟已經開炮了!”
約翰·蘭伯特說道。
“如果,我們不報復的話,整個歐洲都會嘲笑我們,還有那些保王黨人,他們會變本加厲的諷刺我們!”
“其實,”
那名軍官低聲說道,
“我們也許,應該先派出使節,在質問他們的同時,瞭解具體原因,然後再加以應對。”
克倫威爾雖然點點頭表示同意,但卻沒有吭氣了。
身為“護國公”的他,非常清楚他的統治基礎有多麼的薄弱,在國內有太多的保王黨人,如果這件事不能圓滿處理的話,必定會成為所有保王黨人口中的笑柄。
但是在另一方,克倫威爾是非常羨慕荷蘭人的,羨慕他們透過與大明之間的貿易,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利潤,甚至在他看來,荷蘭人之所以能夠在戰爭中堅持下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與大明的貿易中獲得了鉅額的利潤幫助他們支撐著這場戰爭。
而相比於荷蘭人,英國卻陷入財政困難之中,如果能夠像荷蘭人一樣,成為了明國在歐洲的貿易代言人,源源不斷的財富不僅可以解決財政危機,他也可以憑藉那些金錢收買反對他的人。
一開始,在得知大明使團訪問歐洲時,克倫威爾就一直在考慮怎麼樣說服大明使團相信英格蘭是更好的合作伙伴,可誰知道,等來等去,沒等到使團他還以為是個假訊息,畢竟類似的假訊息在歐洲已經不是第一次流傳了。
等了那麼長時間,都沒有等到中國使團。最後大家夥兒都以為這不過只是有些人的臆想罷了。
但是現在……中國使團真的來了。而且他們沒有直接去西班牙。或者葡萄牙。這些他們最為熟悉的國家,誰又能夠想到他們居然一下子到了英格蘭來了?
而更讓人惱火的是什麼?偏偏在這個地方發生了問題。
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完全就是一頭霧水!
該死的!
到底是那裡出了差錯?
那裡出了差錯?
對此,克倫威爾的心裡就像是啞巴吃黃連似的。一方面他想要報復對方,但另一方面理智卻告訴他,BOPP中國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當然是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好處了。
可即便是想要獲得好處,總要知道為什麼吧。總要知道中國人為什麼要炮轟普利茅斯吧。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不瞭解!
無論是克倫威爾也好,還是英國的官員,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大明,他們不知道對於天朝來說,有時候相比於所謂的經濟利益,天朝的顏面往往是更重要的。
當然他們更不知道的是,大明官員的報復欲可以強大到,讓他們做出史無前例的一次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