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春,柳樹的枝條上抽出了絲線般的嫩芽時。
淮北大地上,一個穿著淡藍箭衣的青年,正帶著一位服色豔麗的天竺婢女,沿著淮北大地策馬而行,後面更是簇擁著數十位侍從、婢女,其間還有兩輛大馬車跟隨,這儼然是富家公子出行的模樣。
西淝河兩岸盡是一片綠色,再過些日子,儘管離春忙還有些時日,可是田地間已經有不少農夫正在田裡用鋤頭鋤草了,在沒有化學除草劑的時代,一切只能靠人力。
農夫看見這一隊透過時,也只是抬頭張望了一下,就繼續勞作了。甚至都不帶羨慕的,畢竟,有些事情是羨慕不來的。
而這箭衣男子,正是當今天子乾聖皇爺,身邊的天竺婢女,則是莫臥兒帝國的翹家小公主西娜拉,那怕她爹號稱“世界之王”,這會在大明天子的身邊,也就只能當個婢女。
朱國強現在也算故地重遊了!
輕輕的勒停了胯下的駿馬,立馬於西淝河畔,遠望著遠處的繁忙的工地——那裡是鐵路工地,過了淮河之後,不出五十里鐵路嘎然而止。再往北就是這片繁忙的工地。綿延千里的工地上有數十萬百姓正在修建著路基、鋪設枕木、軌道。
他們並不是僱傭的工人,而是在服徭役。
在古代,對於百姓來說,負擔最重的從來不是田賦苛捐,而是“徭役”,徭役其實就是給官府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凡國家無償徵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擱大明當然只有前者。
力役,對於古代中國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大到修建長城之類的國防工程,就是孟姜女哭的那個,她丈夫服的就是力役,小到地方上的官府、學校修葺,都需要徵發力役。
為啥要徵力役?
力役不要錢,而且是百姓的“本份”。
而在這些力役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興修水利,古代許多“賢臣”在地方動輒修渠數百里,修堤百里,怎麼修的?靠的就是徵發力役。百姓服役時,非但要幹活,而且還要自帶糧食。
你不想服役?沒關係,官府會讓你服。不僅心服,而且身也服。來年再給你派個幾百裡外的力役,不死也得掉層皮,傾家蕩產再尋常不過的,家破人亡也不罕見。
優免差役。這四個字,看似不起眼,可實際上,真正讓人趨之若鶩的恰恰就是這四個字。
至於田賦,大明十幾億畝田,一畝才收多少稅?幾十文錢而已,小錢。
當然,有錢的話,也可以交錢免役,比如城裡的百姓,商販往往都是交“免役錢”,這筆錢……基本上都進當官的腰包裡了。
可便是如此,這個錢也不是誰想交就交的。要是大家都交錢免疫了,到時候這水渠誰來修?官道誰來修?誰給官老爺抬轎?甚至就是衙役裡頭,也有不少是力役。所以,能交免役錢,那也是少數人的特權。不是你想交就能交的,能交得上的自然也都是體面人。
不過現在的大明,卻已經准許百姓繳納免役錢,免服力役。當然,這筆錢不少,對於普通人家來說絕對是個負擔。所以普通人家往往還是選擇服力役。
只不過現在大明朝的力役更科學,只有冬閒,還有汛期防洪可以徵發力役,其他的時間官府必須花錢僱傭勞工。
而現在正是冬閒,工地上的都是服力役的百姓。面對著如此宏大的工地,朱國強卻顯得頗為志得的說道。
“我大明興修鐵路,平時僱傭勞工,到了冬天,則冬閒發動群眾建路基,最多的時候,從南到北甚至有不下百萬百姓一起修鐵路,這幾年,我大明的鐵路從無到有,去年已經超過三千里之數,今天至少再修三千里,最多十年,我大明各省都將會修通鐵路……”
利用冬閒組織群眾建路基,這是另一個世界的成功經驗,動輒百萬人的大會戰,什麼上河工啦,上路工啦,幾個月的時間挖一條人工河,修一條鐵路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那會百姓積極性高,也是自己帶糧食。
只不過擱大明這邊,是徵的冬役,往年的冬役,百姓要麼是興修水利,要麼是修築官路。而這兩年又多了個“路工”,不過服這個“路工”不需要自帶伙食,飯食管飽不說,甚至每天還有十文錢的補貼。
咱乾聖皇爺厚道啊。古往今來,那朝那代服力役不是自帶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