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好啊!
“王上,朝廷在新城,還有三百人警衛隊,算起來,咱們也是兵強馬壯了!”
所謂“新城”,就是後世印度中部臨孟加拉灣的亞南,當然這個時代的亞南不可能再是一座充滿法蘭西風情的殖民地城市。
但肯定是一座充滿大明風韻的城市,唯一不變的就是殖民地的身份。
此時南亞次大陸,儘管擁有超過一億人口,但是“新城”周圍方圓百里,都有大片原始無主之地,只有少數土人生活在這裡。
早在乾聖三年,行人司行人胡天球與天竺諸國簽訂友好通商條約,沿著印度半島設了五十二個貿易站的起,在大明的商隊進入印度的同時,船隊就開始不斷往這些貿易站移民。
移民的數量也不多,每個貿易站每年移民千人左右,兩年來已經累計移民近十萬人。這些移民跟當地土人交流,倒也還算融洽,不存在什麼土地矛盾、信仰糾紛,漢民還教土人先進耕種技術,通婚早的孩子都能生下來了。
就在去年年底,江南大旱,朝廷一次性招募一萬流民青壯,其中有五千人被安置到了新城。
其實,這就是為封平王作準備。
算起來,現在的平國,那怕就是在海外立國,“國人”也有足足近萬人,甚至還有幾千“野人”。
看著新城的地圖,朱慈烺問道:
“我們到地方就直接打戈爾孔達?”
曹安國搖頭說:
“打,肯定要打戈爾孔達,要不然平國怎麼拓土,但是,咱們是靠條約在那裡站住的腳,朝廷在那邊的貿易站有五六十個,咱們要打,肯定要先找一個藉口,然後,再和他們打,今天是戈爾孔達,將來就是咱們平國。”
朱慈烺撓頭道:
“曹提督,這打仗找藉口怎麼找?我都聽糊塗了。”
“王上不用著急,等咱們到了那,自然會有藉口找上門來的。”
那怕就是沒找上門,不會“造”嗎?
當天,三十餘艘戰船、商船,駛出了長江口,就像周天子封建諸侯,諸侯率領衛兵、親族、百姓乘車前往滿是四夷的封地時一樣,平國的船隊出航了。
第一次出海,勢必要先暈船,暈了幾天後,平國大王朱慈烺與他的王妃,兵士、國人終於適應了海上航行。
在這一路上,平王朱慈烺一路熟悉著與天竺相關知識,從種姓到宗教,從人種到文明,再到軍事。至於什麼航海之類的專業,一時半會兒肯定學不會,作為國君的朱慈烺也不需要學。
這一路上,朱慈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天竺。抵達孟加拉灣畔的新城時,已是十一月初六了。
這一天,從此成為平國的“開國日”。
那怕是皇帝封建“平國”的日子是六個月前,但他們抵達的這天,仍然意味著平國的“開國日”,成為王朝的慶典。
在平國君臣百姓抵達新城後,在一邊休息並適應當地氣候的同時,同樣要為臣民百姓封賞土地,除了按官職分配多則四五千畝,少則五百畝土地外,士兵每人都得到了四百畝田地,移民也得到了50畝。
新城位於三角洲上,土地異常肥沃,這麼大的三角洲,別說只有幾萬移民,就是再來十幾萬人,每人也能分到大片土地。
一個人種不完,沒有關係。
無論是在北方的莫臥爾,還是在戈爾孔達都有大量的奴隸,那些奴隸非常便宜,一匹棉布就能換一個奴隸,驅使奴隸種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這些廉價的奴隸,平國君臣還是會心安理得的使用的。畢竟這也算是一種入鄉隨俗。
買不起,沒有關係。國君可以貸款給你。
憑藉著明人特有的堅韌、勤勞的性格,那些士兵、移民們各自經營的農場,很快就步入了正軌。他們在田地裡使用著土人奴隸為自己勞作,接受著女奴的侍奉,當然,也有不少人把女奴變成了侍妾,畢竟,移民中很多都是獨身的青年壯丁。在潛移默化中他們也漸漸習慣了在高人一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