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上的決策已經做出決定,接著便是整軍準備出征。
“處心積慮”的準備一年多,大連這邊已經為戰爭作好了準備,經過一年多的整合,朱國強現在手裡的部隊足足十二萬多人,這還不包括水師。
作為成祖之後,第一個執掌軍權的宗室,包括“平虜大將軍”這個職務,都是臨時的,至於其它的職務……一個沒有。
還有,平虜軍現在還沒有朝廷的編制,仍然是鄉兵,就像是晚清的團練一樣,屬於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可這個“臨時工”卻擁有實打實的十幾萬大軍。
而這樣的臨時工,卻又是由平虜大將軍統領,他並不是正規軍,但卻像正規軍一樣衛國戍邊。類似的事情,或許翻遍中國歷史能找出來,但是在大明朝卻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儘管平虜軍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可是他卻是這個時代唯一一支日夜操練的部隊,不過即便是如此,從動員到出征,仍然用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準備。
崇禎十四年六月初九,平虜、平狄、徵虜、虎賁、鷹揚五鎮再加上將軍府的直屬部隊,六萬大軍向蓋州出擊時,作為前鋒的梅春率領著虎威鎮近一萬兩千官兵,已經抵達了蓋州。
儘管蓋州城內只有不到五千清軍守軍,但是此時的蓋州城最不是舊時的那座中式的城池,而是一座稜堡化的城池。厚重的稜堡工事保護著這座要塞化的城市。
“這城牆可真夠厚的啊……”
從望遠鏡中,看著已經變了模樣的蓋州城,梅春自言自語道。
表面上看似鎮定的他,心裡其實正犯著嘀咕,畢竟,這可是他到平虜軍中的第一戰啊。
過去他是孝陵衛的指揮使,現在他是虎威鎮總兵,作為九鎮總兵之一的他,內心深處極為渴望透過一戰來證明自身,畢竟,於外界而,他這個總兵唯一的功勞就是南京的“獻城”。
而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機會。
只是眼前的這座城……
這可是建奴在兩軍對峙前沿最重要的據點了,如何才能拿下他?
“厚,不是關鍵。”
盯著蓋州城,李雲昆神情嚴肅的說道。
“根據咱們在戰前蒐集的情報來看,建奴特意吸取了四方山城炮擊的經驗,除了城牆加厚,修築緩衝坡用於抵擋實心彈炮擊之外,還在城牆後方築了營壘,營壘全部用腿粗的大木搭建,上面覆有厚達一丈的厚土,門前有土坡抵擋破片,除非炮彈直接打進不到三尺寬的門洞裡頭,否則炮彈即便是打進城中,也不會給建奴造成什麼傷害,要不然,就得直接打到城頭上!”
建奴的反應非常迅速!
無論早黃臺吉還是多爾袞,面對威力強勁的高爆榴彈,建奴的反應極快,甚至超過了世人的想象。
其實,就捱打之後的反應來說,建奴的反應確實很迅速,甚至兩百多年後的鴉片戰爭結束後,修建大沽炮臺時,鑑於英軍榴彈的殺傷,他們特意把營房修建成了半圓形,如此一來,榴彈擊中營房時,就會滾落到地上,而且營房之間也相隔丈許,即便是滾到營房邊的炮彈爆炸,也不可能一次炸塌兩間,況且兩尺厚的土牆,本身就足以抵擋黑火藥榴彈爆炸時的衝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