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聽說濟南甚至還修了一圈土城,現在的濟南必定早就作好準備,本王可不是嶽託,沒有兩個月的時間在濟南城下待著!”
提到嶽託時,多爾袞的語氣裡盡是諷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那怕是當初嶽託兵圍濟南,是為了搶更多的東西,是為了圍點打援,是皇上的計劃,畢竟濟南是明朝在黃河以北除了京城之外,最大的也是最繁華的城市,只有在那樣的地方才能搶到更多的東西。
不過,現在因為在濟南兵敗,要必須有人擔責任的情況下,就必須要由嶽託來擔,畢竟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但是每每相到,即便是如此,自己仍然被削了幾個牛錄,多爾袞就有些憤憤不平,當初兵分兩路,互不管轄,可即便是如此,皇上仍然以“救援不利”為由削自己的牛錄,歸根結底,他只是為了削自己的兵權找藉口而已。
藉口!
對於皇上來說,所需要的僅僅只是藉口!
濟南……濟南城高牆固,上次嶽託都在那裡吃了虧,本王何必在那裡冒險。
“可是,可是王爺,皇上那邊的意思是……”
一聽王爺不願意去濟南,範三頓時急了,老爺可是等著王爺打下濟南給二公子報仇的!
“皇上的意思是,殺過黃河,糜爛南直隸,所以本王意在直取南直隸,於我大清國來說,這才是最要緊的,本王此次南下,就是要沿運河一路南下,不給明狗喘息之機!”
其實在通州已經和阿巴泰議定,於臨清分兵,他沿運河一路南下,而阿巴泰領兵殺向河南,伺機過黃河後,再直指中都,如果明軍在中都的集結大軍,就虛晃一槍,殺向淮安兩軍會師後,一路殺擄,直指南京。
透過去年入關征明,多爾袞相信明軍對大軍根本造不成多少威脅,不僅僅是因為明軍兵力有限,顧此失彼,更重要的是,和去年一樣,他麾下率領的5萬大軍,除去炮隊之外,全都是騎兵,即便是炮隊的紅衣大炮,那也是裝在大車上由馬拉著的。
去年入關征明,正是憑藉著騎兵的優勢,讓明軍疲於奔命,最後顧此失彼。
“傳令大軍,於此休整!”
騎馬上多爾袞下令道,隨即他輕捷地跳下馬,然後將手中的馬鞭隨手甩給身邊的奴才。一邊走一邊說道。
“派出遊騎,千人為隊,向前以百里為限,但凡有村寨讓他們交出糧草千石,否則大軍一到,寸草不生。糧草……這一路上自然會有漢人給咱們備好糧草!”
隨著一聲令下,那些騎在馬上的滿蒙八旗兵,無不是紛紛跳下馬來,對於在馬背上賓士一天的八旗兵來說,直到這時候,他們才算是松下口氣,無不是紛紛脫下重甲,抓緊時間餵馬休整。
在他們都下了馬後,偶爾的他們會把目光投向遠處,隱約更可以看到一些火光,興許是明朝追兵的燈火,不過他們知道,那些無膽的明軍,頂多也就是遠遠的看上一眼而已。
在大軍休整時,多爾袞又一次朝著濟南的方向看了一眼,於心底默默的自言自語道。
“這一次,那怕是你有天雷陣陣,又能奈何得了本王?”
這或許是人最矛盾的地方。即便嘴上說著不信,但是心裡多少還是有那麼一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