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真的應該重視文化入侵了,如果說上次的東方樹葉是暗戳戳的試探。
那這次的毒試卷是不是明晃晃的挑釁呢?”】
眾人愣了愣:“東方樹葉?啊?什麼東西?”
【“這篇文章把大佐塑造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描寫抗日戰士時,卻運用了“匪”和“敵人”的詞語。
[根據網上資料顯示,該文章就是描述我八路軍為了抓住日本某大佐的兒子,四處作妖,破壞城市。而日軍大佐為了拯救自己沒有“軍事履歷”的兒子,不惜犧牲一切,最後兒子被炮轟致死,大佐吐血在兒子身上,像杜鵑花開。]”】
老百姓們激動到跳了起來,“歪曲事實啊!這特麼誰寫的?小日子人寫的嗎?”
“誰給的膽子?把“匪”一字用在後世那些拼血拼肉的英雄身上?”
“沒有軍事履歷又怎樣?身為大佐的你為什麼還能好好的活著?還是抗日戰士們心太軟,沒能將你們屠殺殆盡!還特麼吐的血像杜鵑花開?我看像糞裡被爆漿的蛆蟲!死了也噁心人!”
“不是,誰寫的呀?不心寒嗎?那一具具屍體堆疊起的盛世,你過得安心嗎?那些走狗,你們的良心呢?”
李白寫詩的手停頓了許久,手下用力,越攥越緊,“咔吧”筆桿應聲而折。
“試卷下發需要走的每一步程式,都有小鬼在打配合。”
讀書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毒試卷……”真的好毒,試圖從學子那一點點歪曲事實。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文章居然會出現在中國學子的試卷上。”
閱讀理解題如下:[分析岡田(大佐),每個階段的心理情感活動(為表格,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寶貝兒子……只為看老父親一眼,如此遭遇,令你心生惋惜嗎?]
[“杜鵑啼血”形容極度悲傷,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誰?]】
老百姓們沒上過學,都能輕鬆看懂其中意思,無非就是那老鬼對小鬼死去的痛哭悲泣,對我方戰士的憤怒和恨意。
“惋惜?老鬼最後沒死是挺惋惜的。他那麼愛他兒子,應該下去陪他。”
“悲劇的始作俑者?呵!能暗示的再明顯一點嗎?想說什麼?想讓曾經遭受你們迫害的中國人,回答說是那些曾經用鮮血開創盛世的戰士,導致了你們的悲劇?可是,戰士們的悲劇又是誰造成的?你們死不足惜!小日子!”
(還有兩章,大概凌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