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號被擊沉了?”約亨輕描淡寫的問到,絲毫不將德國地中海艦隊僅有的4艘戰列艦中的1艘沉沒的訊息放在心上。
“是的,殿下,薩克森號於8月12日13:30分左右在普拉港外海西南40海里處被擊沉了。”提爾皮茨用平靜的口吻回答到,彷彿地中海艦隊的戰列艦隊實力損失了四分之一這件事沒有任何意義一樣。
“那地中海艦隊的戰列艦隊的重組問題你準備的怎麼樣了?”約亨頭都沒有抬,繼續看著手上拿著的檔案問到。
“我計劃等5艘布倫瑞克級戰列艦全部服役後,將維特爾斯巴赫級和布倫瑞克級戰列艦編入第一戰列艦分艦隊,而原本第一戰列艦分艦隊中的凱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編入第二戰列艦分艦隊,而4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調到地中海加入第三戰列艦分艦隊。”提爾皮茨回答到。
“當新的戰列艦補充進第二戰列艦分艦隊後,再將凱撒?腓特烈三世級調往地中海嗎?你這麼幹小心奧地利的那些傢伙指責你把地中海艦隊當成戰艦養老院,什麼老貨都往那裡塞。”約亨繼續盯著手中的檔案,笑著搖了搖頭說到。
“勃蘭登堡級不過是10年前的戰艦, 還遠遠稱不上老,而且如果只是為了保證亞得里亞海的安全,目前的地中海艦隊的實力已經足夠,給他們配備新銳戰列艦完全是浪費。”提爾皮茨不以為意的說到。
這時,約亨終於放下手中的檔案,問到:“感覺如何?”
雖然問的有些沒頭沒腦,但是提爾皮茨知道皇儲殿下在問什麼,立刻回答到:“新艦炮的威力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但是重量降低了,而且射速也沒有下降,海軍準備在接下來建造的戰列艦上採用這種艦炮。
而且經過試驗,雖然現在的283毫米艦炮的威力已經足夠在15000米距離上擊穿我國現在所有現役戰列艦的主裝甲帶,但是海軍依然認為這還不夠。”
“哦?能夠擊穿主裝甲帶你覺得威力還不夠?”約亨饒有興趣的問到。
“是的。殿下,炮彈在試驗中擊穿裝甲之後射入鍋爐艙爆炸,在實戰中足以讓這個艙室失去動力輸出並迫使人員撤離,但是這樣的損壞可以港口內進廠大修得到恢復。所以想要徹底讓這裡被完全摧毀。需要威力更大的炮彈,試驗的資料在您手中的檔案上可以看到。”提爾皮茨說到。
“嗯,是的,我看到了。”約亨點了點頭,他手中的檔案上赫然有著薩克森號戰列艦的線圖。不過這個線圖上卻新增了大大小小不同顏色並且標註了數字的圓圈,而檔案的後面的內容則記載了每一個圓圈所對應的毀傷效果。
原來薩克森號也成了光榮的靶艦,作為德國海軍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服役的戰艦,薩克森的服役年限也已經超過了20年,按照之前《海軍法》制定的標準,薩克森號已經退出了德國海軍的現役序列,現在則是為自家的武器效能試驗獻身了。
不過對於德國海軍得出的結論,約亨有些意外,並不是約亨並不知道更大的炮彈對軍艦的核心艙室的破壞效果。因為歷史上各國也都做過類似的試驗。
但是在現在德國海軍就能提出這個意見,還是有些超乎意料的。而約亨也不是歷史上那個對283毫米艦炮情有獨鍾的威廉二世,德國海軍希望擁有更大威力的艦炮自然是持支援態度。
“現有的283毫米艦炮的威力不足以徹底摧毀核心艙室嗎?”約亨喃喃自語到,然後抬起頭來對提爾皮茨說到:“海軍需要更大威力的艦炮和炮彈我自然支援,不過到底需要多大威力才能滿足這個徹底摧毀核心艙室的需求,你們還要繼續研究。我想要滿足你們的這個需求,可不是再大那麼十幾毫米的口徑就行的。”
“是,殿下。”提爾皮茨點了點頭。
“海軍準備用斯柯達改良的艦炮裝備新戰列艦,看來這次該克虜伯問別人要技術了,這樣也好,給他們個刺激。”約亨笑著說到。
“是的。我聽說克虜伯知道了之後,立刻加緊了新炮的研發工作,有個刺激也好。”提爾皮茨也笑了起來。
提爾皮茨所謂的要在新戰列艦上安裝的新炮並不是又研製了什麼更大口徑更長倍徑的玩意,而是原本的283毫米45倍徑艦炮的隔斷螺紋式炮閂版本。
不過這倒不是克虜伯公司的功勞。而是斯柯達公司的手筆,為了讓在地中海建造的戰艦不用再等德國中北部的工廠運送必要的部件,所以捷克和奧地利的一些廠家在改造了生產線後可以生產戰艦所需的一些核心部件。
艦炮和炮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得到了克虜伯的全部技術授權後,斯柯達現在可以生產德國海軍目前所需的所有型號的艦炮,與不慌不忙。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發下一個型號的新艦炮上的克虜伯不同,研發工作相對較少的斯柯達在隔斷螺紋式炮閂版本的改進上下了大工夫。
現在斯柯達搶了克虜伯的飯碗,克虜伯自然只能希望在更新式的主炮上扳回一城了,這是個好現象。
約亨和提爾皮茨都十分樂意看到這種競爭的局面,克虜伯在研發新艦炮,斯柯達又何嘗不是,這樣海軍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