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以化合物形式還是能量形式承載,只要是智慧生命體,就都要遵循基本的的熱力學熵規則。
一個實體的熵值總有增大的趨勢,而熵增大也就意味著無序度的增加。
聚合體楚夜同樣如此,他無時無刻都在消耗著能量來對抗熵的減少從而維持“身體”的有序化。
只不過消耗的速度趕不上楚夜吸收的速度,所以他才會一直保持著現在的存在形式。
在逃逸層中,楚夜發現自己吸收不了任何能量,就好比一個人掉入深海之中無法攝取一樣一般。
楚夜想要下墜,離開逃逸層。
可沒有任何可吸收的能量的逃逸層,彷彿一個黑洞一般吸引著他。
楚夜的身體開始急速上升,進入到宇宙之中!
意識漸漸模糊,楚夜自從變成聚合體後,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類似於瀕死的狀態。
楚夜沒有閉上眼睛,但是失去了意識,特殊能量聚合體那種感受周圍空間萬物的感覺,徹底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當楚夜再次醒來時,他已身在亞特蘭蒂斯星球之外。
最壞的事情發生了,他離開了亞特蘭蒂斯星球。
可沒等絕望蔓延上心頭,楚夜發現了另外一件事。
他也終於知道星網到底是個什麼鬼了。
戴森球!
或者說是戴森環。
只不過這個戴森環並不是建立在恆星之外的,而是建立在行星亞特蘭蒂斯星球上。
戴森球也好戴森環也罷,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人造天體或者多個人造天體所組合在一起,工程量和“給地球磨磨皮”或者“給地球裝天棚”差不多,但是更有技術含量。
戴森球這種人造天體可以將整顆恆星包裹上,目的在於獲得恆星大部分輸出能量甚至是全部輸出能量。
就好比在太陽上加個罩子一樣,這個罩子可以吸收太陽的能量,然後將能量用於其他地方。
關於戴森球,一直都是地球人的一個設想,實際上正常來講是沒辦法操作的,因為力學以及材料問題都讓這種設想變的非常不現實。
就好像泥盆紀文明似的,同樣是獲取恆星能量,人家不玩什麼細水長流,利用能量牽引直接一步到位。
所以說,戴森球這玩意很矛盾,需要戴森球的文明,就比如地球,沒那科技技術和材料建造這玩意,而能建造這玩意的文明吧,根本用不著建這玩意,就和個高階充氣娃娃似的,富人用不上,窮人用不起。
星網就是一個幾乎將整顆星球包裹住的戴森環。
無數的人造天體圍繞著亞特蘭蒂斯星球緩慢的移動著,和亞特蘭蒂斯星球達到了完美的同步。
置身於一望無際的黑暗之中,楚夜不止是發現了星網的“真是面貌”,同樣發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正常來講,戴森球也好,戴森環也罷,都是圍繞在恆星上的,吸取恆星的能量加以利用。
可組成星網的戴森環也是圍繞在了亞特蘭蒂斯這顆行星上的,同樣,也並不是吸取行星能量,而是抵禦來自外太空的能量侵蝕。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推測和判斷,是因為楚夜見到了很多紅巨星,很近很近的紅巨星。
任何星球都是有壽命的,恆星也是如此,老年期的狀態就是紅巨星,當恆星燃燒到後期時就會進入一個極為不穩定的階段。
如果太陽變成了紅巨星,那麼地球就會被高溫炙熱所吞噬,大地上的一切都會被烤乾,因為恆星在衰亡期間會不斷膨脹。
楚夜觀察到了六顆紅巨星,六顆極為不穩定的紅巨星,這些紅巨星也極為不穩定。
如果沒有星網,也就是戴森環的話,亞特蘭蒂斯星球早就被炙熱所吞噬了。
星網這個亞特蘭蒂斯星球上導致文明止步不前甚至退化的罪魁禍首,居然在保護這顆星球!
一個四四方方的星艦從組成戴森環的人造天體中脫落了下來,緩慢的飛向了楚夜所在的位置。
這倒是楚夜意料之中的事情,星網監視著整顆星球,無論是地面還是空中,看來自己是被發現了。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