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戰搏鬥這件事,大陸上的行家肯定是戰意武士。
戰意武士克比蒙獸人、戰意武士克蠻族、戰意武士克任何皮糙肉厚的智慧物種,人族戰意武士的存在就是用這種特殊的力量和技巧彌補他們先天的缺陷。
楚辭雖然不曾擁有戰意力量,但是並不代表他不會肉搏。
當速度和力量達到一個階段後,肉搏已經不侷限於什麼招式了。
就如同一個MMA羽量級冠軍面對一頭黑熊似的,黑熊會鎖喉嗎,不會,黑熊會十字固嗎,也不會,黑熊會地面技術嗎,更不會,可是黑熊依舊會揍羽量級冠軍滿地找牙。
炎熵就是很好的例子,聖山一役,他和砍瓜切菜似的殺的天昏地暗,死在他手上聖庭武裝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其中少說也有二三十個戰意武士。
所以說戰意力量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東西,並不是代表沒這玩意就不能打架了。
戰意無非就是讓五感更敏銳,力氣更大,反應更出眾以及抗揍罷了。
當有了足夠的力量和速度,有了更加敏銳的五感,更加迅捷的反應能力後,和擁有戰意力量沒有任何區別。
楚辭的蠻族戰環就等於是一個臨時增幅器,同樣具備戰意的功能,更大,更長,更強,更持久。
他一直認為蠻族戰環和戰意力量都差不多,只不過後者可以外放,覆蓋到鎧甲和武器上,而前者是踩在腳下的,兩者都可以短時間提升身體各項能力,性質都是一樣的。
戰意力量的提升,需要釋放後不斷鍛鍊累計,而蠻族戰環就不同了,正好相反,需要再不釋放的情況下提升肉體力量。
所以戰意力量修煉就分為很多種方式,越是高深的越法不傳六耳,蠻族戰環就不同了,楚辭覺得沒事做倆俯臥撐,來點波比跳,哪怕是練練祖傳的手藝都可以提升身體素質,只要消耗體內熱量就可以了。
關於提升蠻族戰環這件事,司騰還以一個科學家的角度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用司騰的話來說,那就是最初需要讓身體消耗的熱量高於攝入熱量,然後再吸收足夠的營養並提升肌肉含量以及心肺負荷強度,再通俗點,就是前期少吃多練,後期多吃猛練,保持高消耗高攝入。
楚辭認為這個觀點很對,因為他之前聽別人說過,行話就叫做甩脂增肌!
後來楚辭一尋思,明白了,蠻族戰環就是健身房高手,戰意武士就是練散打的,擼鐵的未必打不過練散打的,都在一個“量”上。
而踩著蠻族戰環的楚辭就屬於是健身房高手,“量”上去了,他就不需要什麼技巧之類的東西。
就如同炎熵似的,作為一個二級文明的人形兵器,他在地球揍小混混的時候也不使用任何技巧,因為沒有意義。
就和喬峰似的,幹慕容複用降龍十八掌,幹鳩摩智用降龍十八掌,總不能幹一個小兵甲也用降龍十八掌吧。
當達到一定水平和高度後,怎麼幹都是幹。
所以現在已經是健身房高手的楚辭,每次的劈砍都帶著破空聲,兩把吳鉤彎刀算是長兵器,根本就不用特意去尋找對手,總之就是往前莽就是了。
技巧什麼的,沒用,有著足夠後的鎧甲,足夠鋒利的武器,強大的體力,敏銳的反應能力,剩下要做的只有一個字莽!
雖然敵人人數多,但是楚辭卻不是四面楚歌腹背受敵,因為可以貼牆打,最多也就是同時接觸三四個敵人,一刀就掄躺下那種雜兵敵人。
此時的他位處於聖父神像前面的通道中,這條通道不算寬也不算窄,恰巧能容四五個比蒙戰士並肩走過。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比蒙戰士攀上了城牆支援,楚辭面對前赴後繼敵人反而再難以向前一步了。
身後不遠處就是聖子加尼亞與晨星一眾殘兵敗將,楚辭只能為大家也為自己爭取時間。
他就是再自大也不認為自己能夠頂住近萬比蒙大軍,現在拼的不是命,而是運氣,運氣好了,元素封鎖法陣失去效果,只要晨星給巨龍召喚出來,或者遠端傳送法陣可以使用,其他教區來幾十個武裝人員也行,可運氣差了,大家一起死在這。
既然拼的是時間,拼的是運氣,楚辭反而不著急砍殺了,儘量掌握戰鬥節奏,能殘儘量不殺,反正長廊就這麼大,躺下的人越多後面的人衝的越慢。
滿身鮮血的楚辭如同殺神一般不停的收割著生命,放下面甲後,踩著獸人的屍體,揮舞著吳鉤一般的彎刀,踏著蠻族戰環,就好像一個永不知疲憊的機器一樣麻木的殺戮著。
楚辭悍勇,獸人戰士同樣如此。
獸人戰士中大部分都是來去如風的狼騎兵,這些鎮守比蒙邊疆的戰士們早已磨鍊出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悍不畏死的精神,即便知道自己無法擊破楚辭的戰甲,無法擋得住楚辭手上冰封鐵打造的彎刀,依舊視死如歸,哪怕自己的性命能換來對方武器上一個米粒大小的缺口也好。
在這片大陸上,最不值錢的有兩樣,一個是人權,一個是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