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萬步講,雖然說兩位強者是為了國家才如此的瞞著路程,但歸根結底還是他們兩個錯了。
雖然以國為重,但是從人情上來說還是有些對不起陸城。
再加上路程,這一次立了這麼大的功,多少也還要給人家一點補償吧,他居然連補償都不要,執意就要跟帝國劃清界限,應該也是有了自己的打算。
“陸小子執意如此,那我們也就沒必要跟他過多的糾纏了,三皇子有自己的福分,路程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這一代人終究要離開歷史的舞臺呀。”
張元老倒是看得透徹,不過如今他也算是得償所願,楊怡沒有了縱家也算是放下了一些包袱,現在能夠跟張元老安度晚年,倒也是圓了他的夙願。
終將死去,雖然絕對不是什麼令人高興的事,但確實是讓張元老心裡舒服了很多。
不過這事兒可不能跟皇后說。
“母后您準備好了嗎?”
三皇子已經來到了皇后的寢宮外面,和聲細語的問道。
“走吧,我們去文武百官面前宣佈這件事。”
今天的大殿之中已經聚集了六部所有的文武百官中州牧和天守閣的高層也全都列為其中,除了張賀和李紜涵之外,別的官員基本都到了。
早朝是每一個官員都必須要來的,既然大家都已經到了這裡,自然是要等待皇后這位攝政王進行一番分說了。
如今教派以除大局穩定,自然是要讓整個朝政恢復到正軌,以民生為綱,以發展為要,等到郡主等人將方舟之內的資料取回來之後,大力發展國家的力量才是要事。
皇后和三皇子聯袂出現在大殿之上,眾文武百官皆是行禮向著兩人跪地磕頭。
“吾王萬歲!”
諸位大臣高喊口號,隨後楊怡皇后抬手說道。
“諸位平身吧。”
“謝皇后。”
皇后端坐在寶殿之上,左側為張元老,而右側為三皇子,他們三人形成一個三角的形式,如今看著這滿朝文武皇后,也是頗有些感慨。
“當初我從欲界歸來,這滿朝文武皆是不相信我能夠掌管朝政,如今現在看來,當時雖然頗有成效,但確實是有一些唐突之處,還望諸位大臣見諒啊。”
在天下大比的期間,楊怡確實是做出了一些直接的面對教派的方式,但歸根結底結局並不差,教派受到了巨大的削弱,並且經過他的盤算和謀劃,教派也是開始由盛轉衰逐漸進入了一個內鬥期。
“如今大局已定,本宮決定前往武清山進修,而這帝王之位自然是要傳給三皇子。”
“大皇子本為逍遙,應是世間之窺探者和見證者,並不適合作為皇帝而登場,所以這大皇子就任其逍遙便可。”
“二皇子雖心靈手巧,可惜遭歹人所害,如今本宮要為二皇子立一碑名在皇陵之中,每年清明之日,文武百官皆去拜會,已傳達哀思。”
吩咐了一番,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安排之後,皇后顯然是眼角有些溼潤了,他知道這三位皇子各有各的長處,大皇子是逍遙人,他能夠作為見證者繼續存在下去,二皇子雖是詐死,但跟陸城一樣,已經不想再跟帝國有半點牽連。
現在說來也算是功成身退了無遺憾了。
“三皇子李叔昀,出海平定,賊扣油工,入關協助,平凡有功,兢兢業業司理朝政,對國家有過傑出的貢獻,開拓疆土,為雲江的建立,打下厚實基礎,韜光養晦,臥薪嚐膽數十年從而獲得一身本領,如此看來這皇位非三皇子莫屬。”
張元老難得發一次言,倒是把這個三皇子捧的十分之高,當然這也是皇后的意思。
作為在這一年多以來屢次立下奇功的三皇子,確實是給帝國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且不說這開拓疆土之公,單單是在這次平反教派之中,三皇子就做出了十分正確的決定。
以誇張之勢陸進讓教派之人放鬆警惕,以為能夠一舉擊破三位皇子。
但卻是被正中下懷。
“本殿雖年輕時犯下些許錯誤,遠離京師,獨自闖蕩,但也因此獲得了一番磨練,自知民間疾苦,若吾成帝,則不負父輩之囑託,不負眾卿之期望,不負百姓之推舉。”
“勤懇而思國憂,勤奮而求發展。”
“願雲端之名,永徹東方之大陸,願李家皇室之名楊威四海九州。”
三皇子如此慷慨激昂的演說,自然是受到朝臣的一致贊同和欣賞。
“本宮宣佈,三皇子即日起,任雲端帝國帝王。”
“其號為,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