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天恆山樹木仍然是鬱鬱蔥蔥的樣子,雖說已是入秋的節氣,但山上還氤氳著夏天的味道。楊銘早早的便背上了竹籃上山採摘,在天恆山崎嶇的小路上哼著一首婉轉的北乾歌謠,向著山脊的樹林裡走去。
今天是七月初五,是天恆山上九雲觀天恆道長的六十壽辰。廚房從三天前就開始忙活了起來,新鮮的瓜果蔬菜,新釀的豆腐,新燻的燒雞,都已經準備停當了。
楊銘八歲的時候上的天恆山,無父無母的他是九雲觀的上清大師帶回來的,上清大師將他安排在廚房幫忙,閒暇之餘還可以和三代的師兄弟們一起修習煉體之法。
雖說沒拜師,但是也算是三代弟子中的記名弟子。
可是楊銘練了三年又三年,其他的三代師兄弟都已經修成了煉體三重,成功啟靈開始修習功法了,而楊銘這六年硬是連煉體三重都沒有完成,可是燒菜的手藝確是越來越好。
按天恆山的規矩,三代弟子裡記名弟子如果六年還沒有修成煉體三重的話,差不多也就該下山自謀生路了,但是因為楊銘一直在後廚打工幫廚,算得上是三代弟子中的務工人員,跟普通記名弟子還不一樣。
再有是楊銘的燒菜手藝確實獨到,深得天恆道長的喜歡,大家也就不約而同的不提下山的事兒。
“日照三杆,真氣盈滿。”楊銘抬頭看了看天空,此時太陽已經升起來,火熱的陽光照在天恆山的小路上,楊銘趁機打坐修煉起來。
雖說楊銘修了六年的煉體之法都沒有修成煉體三重,但是在三年前,他突然感覺到自己體內出現了真氣,並且還是那種至熱至陽的真氣,楊銘每天早起出門採摘就是為了在這個時間能夠偷偷的修煉。
他暗地裡在九雲觀的藏經閣裡查過,他的真氣不屬於天恆山的傳承,而是憑空出現的。
真氣,源於靈魂,顯於肉體,控於精神。東方叫真氣,西方叫魂力,外海還有一個別名叫異能。真氣修煉存在四個大階梯,分別是啟靈,覺醒,凝神,化境。
按照天恆山的修煉傳承來說,不完成煉體三重的話,真氣啟靈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楊銘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啟靈成功了,而且,這真氣的型別在天恆山這麼多年的傳承裡可是聞所未聞。
楊銘不想惹是生非,就把自己啟靈的事情隱瞞了下來,畢竟他也確實是一個連煉體三重都沒有修成的廚子,除了他做飯的手藝,修為之類不足為他人掛齒。
“既然這真氣與天恆山無關,那麼應該與我的身世有關了。”楊銘呢喃道,此時太陽已經進入了雲層之中,光芒逐漸黯淡了下來,他拍拍身上的浮土,會想起來天恆山之前的日子。
楊銘對於自己八歲以前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了,他只是隱隱的記得自己曾經住在北乾的柳河邊上,有一個爺爺,但是爺爺的名字和相貌他卻都記不清了。
上清大師將他帶回來之前,他的頭部受到了傷害,有一些記憶變得十分模糊。
“算了算了,還是趕緊把鮮果摘回去。”楊銘撓了撓頭,向著山脊的樹林跑了過去。
天恆山,九雲觀,雲端帝國八大家之一,說是八大家之首也不為過。九雲觀中有三代道人,天恆道長是現任的九雲觀之首,位居天恆山天師之位,天恆道長座下有七位弟子,這七位便是二代弟子。
二代弟子之中,上清大師為大師兄,常在天恆山的僅有三位,除開上清大師,還有元清和太陰兩位大師。
三位大師座下弟子有百餘,三代弟子多為年輕一輩。而三代弟子之中,有大師兄和大師姐各一人。
大師兄名為陸晨,大師姐名為林若,此二人為天恆山年輕一輩的翹楚,年紀輕輕便已經真氣覺醒,開始修行天恆山的秘典——天乾錄。
“師姐的天虹劍法又有精進了。”九雲觀後院裡,胡月正在看著大師姐林若練劍。天虹劍法是天乾錄之中劍法的一個分支,是天恆山的頂級劍法,劍若長虹,每一次刺挑之中都彷彿有劍破萬里長空之勢。
年方十六的師姐,在三代弟子中隱隱的壓了陸晨一頭,便是因為這天虹劍法。
並且,十六歲便領悟劍勢的天才,沒有任何理由不成為焦點。
“可惜了,我始終無法領悟更深層次。”
練完一套劍,林若搖了搖頭,看著胡月驚喜的臉露出失落的苦笑。
“師姐,你才十六歲就領悟了劍勢,這已經是超越常人了,何必還不滿足呢?”
“小月,天虹劍法不能悟出劍意的話便無法大成,我已經練了六個月,卻絲毫沒有領悟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