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石將這個棄嬰撫養成人,取名長生,願他長生自在,一生遠離疾苦。
當初背叛他們的那內鬼自然歸順了朝廷,成了朝廷重點栽培的物件,一路戎馬軍功顯赫,這也是帝王用以把控人心的手段。
畢竟是靠著出賣故舊爬得人上位,那人雖然得志但心中惶恐,只想著把舊日知曉內情的人都給斬殺乾淨。
所以四處打聽四處尋覓,只要和當年有關之人,必定要想方設法將至襲殺殆盡。
以至於到了後來白三石所立下的誓言也成了一紙空文,那起兵再戰的諾言也變成了東躲西藏的悲苦無助。
朝廷樂得看這樣的局面,也就沒有橫加阻撓,白三石雖然有心逆轉乾坤,但奈何無力迴天。
只能四處奔走打聽訊息,企圖讓故舊討得一天光明。
本來他精通喬裝之術,又手段驚天,朝廷的人自然不會發現他的什麼端倪。
但正是因為白長生心存故舊,這才使得自己露出了馬腳,被人一紙揭發,現了端倪。
朝廷當即派人來拿,白三石靠著百姓的幫助倉皇出逃北京,一路被人追殺。
正好當年那群人知道了這訊息,趕忙從各處趕來相幫,這群人也都感念白三石,這些年來都是靠著他所告知的訊息才勉強能苟延殘喘。
又加之乃是昔日軍師,怎能不出手相幫?
終於也就有了後來的落幕之戰,白三石帶著故舊來到了昔日那山頭之上,悲憫之情頓起。
可畢竟是窮途末路,再有逆天手段也無可奈何,白三石戰死荒山,一群忠心猛士也悉數授首。
僅存下來的幾人也是傷殘之身落魄而逃,再難掀起什麼波瀾了,他們這夥人也徹底覆滅了。
而關於白三石的死,朝廷並沒有昭告天下,也是出於顧慮。
因為白三石在京城的口碑頗佳,曾救助無數百姓,大家對此人很是感激,出於這個顧慮自不能輕易道出實情。
一語帶過,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曉內情也都噤若寒蟬,而那個時候的白長生已經長大了,他聽到的只是老父染病城外,病死荒野。
想不到這裡面居然藏著這麼多隱秘。
後來也曾有人打著白三石他們這夥人的旗號想要另起山頭,自然就是當年唐秋生所遇到的那群人。
可那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沒個乾淨利落的拳腳功夫,更是胸無大志,朝廷只要出兵便會作那鳥獸散,根本毫無志氣可表。
令人驚詫的是,就在近年以來,卻聽說有天資縱橫之人瞭解了當年的隱秘,一直想要光復大業,不過這裡面交雜著太多的是非,根本說不清楚。
自古以來,起兵造反都難以講得清楚,很多人都是打著個好聽的旗號為非作歹罷了,都想分得一杯江山社稷之羹。
可天不助紂,靠著殘害生靈成就的霸業又會有什麼好下場呢?
聽這群人的過往,好像都是秉承了什麼遺志,但其實說到底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有“話語權”而已。
當初萬曆八年也好,後來的白三石也罷,再後來的烏合之眾一樣,現在的婁冥同理,雖然都打著抗擊朝廷苛政濫刑的由頭來造反,其實都是為了同樣的目的聚在一起。
想要在江山社稷的藍圖上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一筆驚鴻,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血腥。
看著彼此都有一些關聯,也不過是為了行事之時,有個順理成章的說法罷了。
每個人殊歸同路,到了最後的結局竟然如此相像,想到這裡吳老三不禁是唏噓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