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允的為人和趙雲天差地別,除了坑蒙拐騙之外,調戲良家婦女也是家常便飯。
老闆娘數次被他調戲都是敢怒不敢言,畢竟是衙門口的班頭。
這人早前的名聲就不好,在忻州百姓眼中就是個官辦的地頭蛇,無惡不作,傷天害理算不上但也絕非善茬。
想當初的押差,也是因為他強取豪奪了一些銀兩,買通了關係才進得衙門口。
而關於劉思才的文字案,市井傳言都是他一手鼓搗出來的。
劉思才家境殷實,為人正直,趙允這缺德的自然就打起主意了。
想趁機勒索一筆,這也是當時衙門官差管用的伎倆。
隨便找了個由頭,上告了府衙,添油加醋說他有復辟的野心,一個文人復辟,這哪說理去?
可那都是幾年前的事了,當時的衙門老爺比現在這位更糊塗。
一聽有人反清復明,這還哪裡肯饒,直接讓趙允帶人來拿。
結果一來,就像白長生知道的,趙允看上了劉家的小姐素娥。
後來也如白長生在幻境中看到的,趙允也不知怎麼,到了晚上的時候眼睛都紅了,就想著要行不軌之事。
也就有了這案子,做局害了左不虞,讓左不虞入牢,老爺一看趙允還為這案子負傷了,可真是破案有功。
直接提拔了他做班頭,這當中自然少不了趙允的上下打點。
後來老爺調任別處,新來的老爺也不瞭解當地情況,只能藉由這些故舊來慢慢熟悉地方。
又不瞭解趙允為人,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難怪,趙允為人狡詐,在老爺面前每件事都辦得漂漂亮亮。
雖然偶有耳風,忻州知府也沒有多加指責,畢竟外放為官看著風光,實際上很多事情都不能一人獨大。
尤其是這種地頭蛇,最喜歡外放來的官,趁機勒索,上下巴結左右迎合,招招都能治住這些老爺。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誰也不想給自己找不自在,反正是想著息事寧人,現在的忻州知府也就沒多去管這些。
趙允自然也就越走越高,現在在忻州治下,他可是山大王一樣的存在。
除了老爺,整個忻州地界,以他為尊。
也正是聽說了白長生等人的事蹟,趙允這才特地前來巴結巴結,要是能勾搭上,以後更是如虎添翼。
那還不得飛起來咬人?
聽到這裡,白長生心裡咯噔一下子,猜到了小世界裡的映照果不其然確有發生。
要是真如老闆娘猜想的這些,趙允害人,可別是也著了婁冥設計的套!
看來這班頭不得不除,山西地界的官員也要切實整頓一番了。
白長生和吳老三都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