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北京城內,正值是車水馬龍,繁華市井的年月。朝廷治下不亂,人業百興。
東直門外,荒草橫生,時年以城門為界,門內為城,門外荒地。自東直門內疾步而行數百丈不過,也就到了季家府上。
季大才子,名叫季一水,人稱一筆先生。
祖上就是學究來的,山西人士,後隨其父經商旅居到了北京落戶安家。
自幼才思敏捷,後來高中榜眼,但不從科舉正課,當了個教書先生,朝廷撥銀,開塾授課。
季一水自幼習得孔孟之道,書香門第,家境殷實,沉浸書海數十載名氣正盛。
文人立命安天下,季一水自然也是如此,自幼家教嚴苛,為人正直善良。
雖為教書先生,倒也不忘貧苦學子,閒來無事開個粥廠賙濟百姓,免學雜傳道解惑。
時間久了也算聲名遠播的大善人,百姓交口稱讚。
娶妻一名,妾六人。
要說這季一水肯定是福祿壽禧都沾邊的主兒了,但卻有一事令人唏噓:
季家生孩子,是生一個夭折一個。
眼瞅著到了四十歲,還是膝下無子。也就是因為這個,才不斷娶妻納妾,卻依舊無兒無女。
季家急得團團轉,什麼偏方都試過了,甚至去找過那京城赫赫有名的“包打聽”都沒用。
後來在正月節季一水去了趟關帝廟,拜了拜關二爺,對關二爺痛哭流涕哭訴自己無子嗣的遭遇。
這一哭不要緊,倒是找到了一個傾訴的物件和愛好:
季一水每每哭完都覺得心虛安寧不少,也就時常來此和二爺聊天。
有時還帶點貢頭酒肉,坐著和二爺喝上幾口。
接連這麼串門一樣過了百天,一日酒足飯飽後,季一水打個幾個飽嗝兒,臉色微醺,拍了拍關二爺的肩膀說了句回見,也就回府了。
不料剛一回府,卻聽府內家丁報喜說大夫人有喜了!
這可真是晴天霹靂般的大喜事,一時間梁府張燈結綵,大排宴席。
更是令季一水死心塌地認為是關二爺顯聖,自此以後日日拜頌關二爺,好不虔誠。
季家生子可是大喜事,多方好友來賀。
不過這孩子出生的時辰不太好,乃是子時相交,出生時面黃肌瘦。
季一水請了幾位算命先生,都說孩子可能夭折。
這可把季一水愁壞了,又開始終日以淚洗面。
孩子三歲時,得了場重病,幾乎就要病死了,季家所有人垂淚無奈。後來季一水帶著孩子去新修的關帝廟祈禱,誠心實意。
也真奇怪,過了三五日,孩子居然痊癒了,活蹦亂跳,這可讓季一水更加欣喜萬分了。
看孩子健康成長起來,終是了了心願,怎能不喜,後來起名叫季禮。
外提一句,在季禮幾近夭折的時候,季一水在關帝廟許了個願:
若我兒平安無事長大為人,必日日存金,夜夜留供,待孩子成婚之時,以此存金重塑關二爺金身,再塑廟宇,季府上下,子子孫孫感恩關二爺垂憐!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轉眼間季禮已經到了弱冠之年,二十來歲,眉清目秀,看著挺知書達理。
季一水看著愛子成長為人,心說可算是有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