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陣樂聲中,梳著高髻攏著披帛的舞姬扮嫦娥奔月之姿起舞,身姿窈窕的宮娥捧著酒盞玉碟魚貫而入。
君臣同飲罷,便是同僚之間推杯換盞,談笑聲不斷。
於這一眾儒雅的談笑聲間,東陽王過於豪爽的笑聲格外醒耳,便是隔著屏風許明意也能聽著自家祖父的動靜。
但老爺子心裡頭是有把握在的,美酒雖好,卻並未貪杯。
宴席散畢,諸臣攜家眷先後告退而去。
定南王也早早便離了席,大致是因席間同東陽王起了幾句口角,氣得菜都沒吃幾口,便帶著孫子回去了。
吳然走得很是不捨,他本還想同明時多說說話來著。
許明時也目送著好友離去,對兩位老爺子這獨特的相處模式,他早已習以為常。
宴後,太后頗有興致,提議著要去得月樓賞月。
中秋佳節,賞月自是應景,尤其今晚天公作美,夜色頗好。
昭真帝很樂意相陪,當即點頭應下,又揪著兒子和未來兒媳同去。
永嘉公主和海氏也應聲附和。
昭真帝又看向東陽王,含笑問:“時辰尚早,將軍可要一同前去得月樓小坐?”
老爺子忙擺手,“臣就不去煞風景了。”
聽得這一句,昭真帝忽然哈哈大笑了兩聲,他記起了一件舊事來——記得少年時,有一回在營中,也是一年中秋夜,眾人圍著篝火而坐。同樣是在賞月,定南王負手吟詩思鄉,將軍卻是很認真地同手下討論:吳剛不行,換了他幾斧子下去便能將那桂樹砍倒。
定南王聞言冷笑出聲,罵其是莽夫所為,又道那桂樹乃是神樹,斧砍後可重新癒合,言辭間暗指將軍說大話。
將軍來了勁,聲稱只要自己砍得夠快,便沒他伐不倒的桂樹。
又說什麼,縱然是沒斧子,連根拔也成!
二人各執一詞,因此爭執良久。
吳老爺子爭得面紅耳赤,世家子風度蕩然無存。
將軍氣得也不輕,恨不能立時竄到天上去,闖進那月宮以證神力。
當時還年少的他簡直看傻了去,默默看了一眼那輪無辜的圓月,如何也想不通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到底有什麼好吵的……
再到後來,他方才領悟到,這世上便沒有什麼事是這兩位老爺子吵不起來的。
東陽王帶著兒孫先行出宮,崔氏和許明意則陪著太后一行移步得月樓。
樓中有一處高閣視野開闊,數面大窗一經推開便是滿目夜幕星河,拿來賞月最適宜不過,因此方得名得月樓。
早有內監宮娥擺好了瓜果茶水,與各式月餅糕點蜜餞。
眾人圍著太后賞月閒談,四下沒了保和殿中的人聲喧鬧,唯有清風明月相伴。
昭真帝也很放鬆,臉上一直掛著笑意,與自家母親說著說著,又提到了定南王和東陽王之間的舊事,惹得老太后笑得眼淚險些都要飛了出來:“這倆冤家……”
許明意和謝無恙也跟著笑起來。
而此時,坐在太后身旁、一直有些拘束的海皇后卻猶猶豫豫地站起了身。
眾人不由投去視線。
迎著眾人的目光,海氏抓緊了衣袖,眼神忍不住有些閃躲。
“怎麼了?”昭真帝道:“若是乏了,便讓桑兒陪著你回去歇息罷。”
其實依他之意對方本不必跟來的,也省得如此不自在。
不料卻聽海氏說道:“臣妾……臣妾是想同許姑娘賠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