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沒有把這兩條小魚拿去賣了。
上次在澳洲的小島上,那兩條巨蛇被他賣了,當時覺得沒什麼,但現在卻有點後悔,畢竟有可能那時全宇宙獨一無二的兩條,結果才買了兩百多億,總覺得有點虧啊。
而且根據司馬莉莉的研究,那些高階材料基本上都模仿了某種生物構成或者部分身體組織的構成,有可能在宇宙中,早就有了一門叫“微觀仿生學”的學科,專門研究各種複雜的材料。
所以就算是一個單細胞海藻,都有可能研究出一種有用的材料來。
地球生物種類繁多,目前已經發現870萬種,更多未知生物還隱藏在海洋之中。這些未知生物中,說不定就有幾種的身體構造,能夠早就出更加高階的仿生材料。
宇宙中單純的元素理論上有無限種可能,但能夠穩定存在的卻只有那麼幾十種。
所以想要獲得高效能的材質,就只能透過化合來完成。
這就像一個搭積木的過程,幾十種形狀的小積木,如何才能搭建成一座宏大的城堡,光憑藉想象力是不行的,我們需要一個圖紙來參考。
而透過對生物結構的研究,我們就能找到一些有用的圖紙,來實現們的目的。
林風現在有點猜測,那兩條大蛇能賣到兩百多億,恐怕也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
所以這兩條小魚他是不會拿去賣的,至少在徹底研究之前,他都不會再在商城裡售賣稀有生物。
看來這次回去之後,要讓司馬莉莉改變研究方向了,組織一個生物研究實驗室,最好能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研究一遍,建立一個自己的資料庫。
這將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光是研究就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但林風相信一定是值得的。
抬頭看了看那兩條在海水中翻騰暢遊的七彩神龍,林風稍微遺憾了一下,下次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們捉回去,至少也要讓他們處於自己的保護和監控之下。
龍捲漩渦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林風將這一段珍貴的影像儲存在手環裡,然後駕駛著潛水器開始探索地下的巨大空洞。
經過3000米左右的通道,當他來到巨大空洞中間時,發現這裡面竟然也是隱隱有著微光。
這些光芒來自四周的石壁,湊近一看,發現石壁上長滿了像珊瑚般的植物,它們的頂端有一個會發光的小球,像是一個花蕾。
在黑暗的世界中,一點熒光就像一盞明燈,吸引著無數的小生物,然後被這些植物細長的觸鬚捕捉、吞食,為這些明燈提供養料。
繼續下潛了2000米,潛水器來到海底11000米,已經超過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但空洞好像還沒有到底的意思。
現在外面的水壓已經大到讓人恐怖的程度,海洋生物也變得極為稀少,但石壁上的發光植物和微生物卻越來越密集和繁榮。
“水溫15度,目前持續上升中。”
又往下潛了1000多米,情況終於有了變化,潛水器探測到正下方有一團巨大的熱源,讓海水的溫度直線上升。
大概在14000米的位置,海水的溫度已經上升到26度。
在這裡,寧靜的海底世界變得熱鬧起來,一股又一股的熱流從海底慢慢地湧了上來,就像一處舒適的海底溫床,孕育出密集的微型生物。
林風檢測了一下海水,發現礦物質含量特別高,他估計最下方應該是一座火山,不停地為海水提供礦物質,才能夠孕育出這麼多的生命。
這些微型生物游到四周的石壁周圍,成為發光植物的食物,為空洞提供照明,同時也有可能為古龍魚提供養料和食物。
這是一套簡單的生態系統,但又顯得如此和諧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