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算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的不僅僅是硬體技術,還要軟體工程的密切配合。司馬莉莉能頂替硬體工程師的角色,只是軟體這一塊,實驗室這幫“自學成才”的天才們,只能算勉強合格。
但要做到最好,還需要一個更加專業的軟體工程師,不是需要他的程式設計技術,而是需要更加專業、清晰和先進的理念。
只是這樣的人一時半會兒不好找,司馬莉莉聯絡了華夏計算機研究中心,也沒有挑選出合適的人選。
國內不行,國外不瞭解,所以軟體工程師這個位置,就只能暫時空在那裡,等以後有了合適人選再做打算。
當然研究硬體也不是已經容易的事。
涉及到微量子技術,光靠超級顯微鏡是肯定不行的。
量子被定義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理量,它是能量狀態,不可被觀測。
但真的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東西嗎?應該是沒有的,只能說技術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罷了。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段木頭,每次都用刀砍去它的一半,理論上來講,這段木頭永遠也不會被砍完。
我們現在只有斧頭,所以在木頭剩下零點幾毫米時,我們就無從下手了。但如果我們把斧頭換成菜刀,或許還能再砍一兩次,換成更精密的手術刀,又能砍一兩次。
所以不是不能分割,而是我們的“刀”還不夠精密、鋒利,也就是研究技術還不到位。
微量子技術跨越了量子學,進入到了更加圍觀和深層次的領域。從理論上,司馬莉莉已經從林風捕獲的小衛星上,獲得了這一概念,也能初步應用,但想要把它研究得更加透徹,還需要一把更加鋒利的刀。
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把微量子領域研究透徹,理論支援是其一,精密的觀察、測試儀器更是必不可少。
“我想我可以幫你弄點裝置,”林風想了想說到,“量子形態觀測儀,量子分割器,微量子掃描器,我想有這三個東西,應對會對你有所幫助。”
“你真的能弄到這些東西?”
“那是當然,我是你老公。”
“林風,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你每次都能給我驚喜。”司馬莉莉像個得到禮物的小女孩,繞著林風飄來飄去,“天啊,進入量子世界一直是我的夢想,現在我就要夢想成真了!”
見她如此開心,林風心裡當然高興。
宇宙中最神秘、隱藏最深的,不是躲在宇宙黑洞,不是宇宙邊緣處的星河,而是無處不在的規律,或者說道理。
掌握規律並加以應用,是所有宇宙文明發展的唯一途徑。
作為一個科技文明還不發達的地球人,能夠突然間接觸到這種層次的規律,和成仙的感覺也差不多了。
這三種裝置不能放在地球上,而是要安裝在空間站的實驗室裡。
林風先找了藉口把司馬莉莉送回地球,組織實驗室人員準備上太空。然後他又返回空間站,在宇宙商城將這三種儀器購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