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車的發行已經塵埃落定,回到實驗室後,司馬莉莉又抽調出兩個小組,對家用轎車的車型、外觀進行設計。 不過兩天下來,林風發現效果並不太好。
這些擁有天才大腦的博士生、碩士、研究生們,或許對分子結構、工業設計有相當的天賦,可設計外觀需要的不光是考慮空氣阻力,更多的是要好看,要符合大眾審美。
於是他在網路商城收集了一大堆車輛外觀圖片,拿去給他們做參考,三天之後,一百多種家用轎車的外觀就被做了出來。
“太多了吧,難道我們要做這麼多條生產線?”
對此司馬莉莉並沒有太過感冒,在物理學家的意識裡,最完美的外觀就是阻力最小、效能最優的那一種。
“不用吧,其實框架只有幾種,外殼不一樣而已。”林風說到,“就像以前的諾基亞手機,你可以換好多種外殼,但手機其實還是那一部而已。”
“可我們怎麼預測市場,怎麼知道哪一款受人們喜愛?”
“不需要預測,直接定製,大家要買哪種我們就生產哪種。”
“這樣生產線就要把外殼組裝這道工序分開了。”
為了迎合市場和大眾不同的口味,做出這樣的調整也是必要的。總不可能全國甚至全世界,以後就開著幾種樣式的車出門吧。滿大街都是一模一樣的車,大家心裡也不會爽到哪裡去。
“價格怎麼定?要不要分等級?”
“稍微區分一下也行,”林風想了想,挑出了自認為最好看的十幾款外形,“這樣吧,我們車的主體統一制定一個價格,外殼單獨制定價格。
“記得以前有一款遊戲嗎,遊戲公司光是靠賣虛擬面板就賺發了,我們也可以這樣。這些好看的價格貴一些,這樣就能稍微滿足一下那些大款們想要與眾不同的虛榮心。”
“可是……雖然形狀不一樣,但成本差不多。”
林風笑著摸了摸她的頭:“這你就不懂了,就算明確告訴他們成本價一樣,還是會有不少人爭先來購買。我們的主體成本多少錢?”
“不算營銷的話,一輛家用轎車的主體為1.2萬元,外殼300元,這都是最低的成本價。如果電池、引擎、超分子聚合材料按照日常售價合算,一輛車成本要到6萬左右。”
“那我們的主體定價15萬,面板……外殼普通版的1萬,特製版的18萬,先推出60種外殼,以後隔一段時間推出一款新的,都按照18萬來出售。”
這樣一來,價格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一般的車16萬就能開回家,想要比較炫酷的就是33萬。
16萬買一輛永遠不用加油,甚至幾年都不用充一次電的轎車,對普通家庭來說絕對能夠承受得起。
至於有錢的土豪們,如果他們願意,每天換一次外殼都沒有問題。
當然也不用擔心外形變來變去,交警會辨識不出的問題。車載的智慧系統能夠精確地記錄行車記錄,天極系統也能隨時定位車輛的位置。
如果全民都用這種車,街上甚至連交警都不用了。
外形設計好了之後,林風專門安排了一個人和阿里那邊聯絡,並上架都阿里商城,同時鋪天蓋地的廣告瞬間霸佔了各大媒體。
一夜之間,人們的話題就轉向了林風科技最新推出的這款轎車。
“豈不是以後都可以不用加油了?”
這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買了車最大的消費就是油耗,所以很多人選車的時候都會以排量為主要標準。
但林風轎車使用超級電池,全速行駛30萬公里不用充電,有些人一輩子也開不到3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