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速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南山建工的速度。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南山建工就上了兩次《大唐日報》的頭條。
“大唐第一高樓順利封頂!”
“頤和園確定選址,南山建工再次成為獨家承建商!”
這些訊息,讓長安城的冬天顯得很是火熱。
基本解決了升降梯的問題之後,大唐第一高樓的修建就進入了快車道。
因為剩下的工程大部分都是室內工程,哪怕是冬天,只要氣溫不降低到零度以下,也能夠正常施工。
李寬準備在明年春天的時候,正式將這座高樓推送到長安城百姓面前。
“王爺,這渭水支流引入水源到頤和園之中,再讓水流到作坊城的中心湖之中,最終讓它們順著作坊城內的河涌,重新匯入到渭水下游。我覺得這個方案,可行性非常高,並且解決了頤和園需要大量活水的問題。”
閻文字仍然是本次頤和園修建的將作大匠,同時,他還邀請了渭水書院的宇文善來給自己當副手。
作為宇文愷的關門弟子,宇文善這幾年在渭水書院的表現也算是比較出彩,很是讓渭水書院的格物學院上了一個臺階。
“沒問題,水源的方案就按照你說的來製作。頤和園的建設重點就是一山一水,作坊城旁邊,並沒有像樣的山坡,也沒有明顯的大湖泊。正好把挖掘湖泊的淤泥堆積到旁邊,形成一座人工堆積的山坡,然後圍繞著山坡修建一些庭院和宮殿,四周栽上各種名貴樹木花草。這個湖,要挖的足夠大。
聽說杭州那邊有一個西湖,去年杭州刺史在西湖中間築了一道堤壩,將西湖一分為二,讓這堤壩成為了一道新的風景線。我們的頤和園,直接參考西湖的格局來挖掘湖泊就行,總之我希望這個頤和園,是一個跟大明宮完全不一樣的行宮,能夠讓陛下住進來之後就不想離開。”
既然楊本滿那幫人那麼給力,給自己這麼好的一個助攻,李寬自然要把這個機會把握好。
行宮的修建,如果不能把李世民吸引過來? 那麼意義就大大的削減了。
相反的? 如果以後李世民一年到頭,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頤和園裡頭? 那就相當於大唐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頤和園? 轉移到了作坊城。
這背後的意義,自然不需要多說。
“王爺? 其實按照大明宮那樣修建,速度最快? 花費的錢財也少。如果完全要按照江南風格來修建? 那麼費時費力不說,錢財絕對不會少花,您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閻立本已經跟李寬交流過頤和園的建設思路。
雖然他心裡還是挺期待的,但是看到那規模浩大的宮廷建築? 生怕修了一半就修不下去了。
作為大唐有數的大匠? 他很清楚江南風格的庭院,修建起來有多麼麻煩。
“不用,既然要修的別緻,就乾脆做到極致,否則陛下在大明宮待的好好的? 幹嘛來頤和園?我就是要讓陛下感受到頤和園的不凡,讓他來了就不想回去。”
反正都是花的李世民內帑的錢財? 李寬可是一點也不心疼。
作為東海漁業和大唐皇家錢莊最大的股東,李世民的內帑之豐厚? 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
估計連李世民自己都不清楚內帑到底掌控了多少財富。
“不管是誰去了完工的頤和園,都會流連忘返。就憑王爺您給的設計圖中的那一段話? 我就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以人工疊石成小山? 有高二丈至五丈者? 聯貫而成無數小山谷,谷之低處清水注之。在山谷之中的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園,有瀑布。而園內山丘之上遍栽名貴稀奇林木,而以各色花樹為多’;這絕對是是人世間的天堂啊。”
按理說,閻立本的手中已經有了大明宮,算是功成名就。
這些年雖然有不少勳貴找他設計房屋,但是他都不為所動。
這一次,看到李寬給的東西之後,卻是主動請纓的要擔任將作大匠。
倒是省了李寬一番口舌。
……
河東道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比去年整整翻了兩番。
第一年的時候,大家是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跟著楚王府的步伐在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