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薛禮在那裡發愁的時候,楚王府別院,李寬看著王玄策遞過來的紙條,吃了一驚。
“現在才剛剛入冬,就已經凍死了幾十號人?”
雖然李寬知道遼東要比長安城寒冷,但是十月初就開始凍死人,還是提前做了準備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人,由不得他不吃驚。
“王爺,這紙條是仁貴親筆說書,他做事一向是踏實細心,想來是真的碰到了問題,才會使用飛鴿傳書來求救。”
王玄策自然知道李寬對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期待有多高。
如今看到薛仁貴的紙條,心中也是擔憂不已。
“不是,我就不懂了。冬天哪怕是下雪,冷是很冷,但是躲在房間裡,躺在炕上睡覺都還能被凍死嗎?不是說生產建設兵團已經修建了一大批木屋,解決了大家的居住問題了嗎?”
“炕?”
王玄策敏銳的抓住了李寬口中的關鍵詞。
隱隱之中,他覺得這個東西應該非常重要。
“對啊,搞個火炕,按照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來建設,爐灶可以用來煮吃的,炕體上面鋪上被子睡覺,煙霧透過煙囪排到室外,既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又解決了睡覺的問題,多簡單的事情啊。建設這麼一個土炕,只要材料齊全,一天功夫就完成了。怎麼也不至於被凍死啊。”
李寬並不知道土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但是前世有東北農村的同學,對於土炕的情況,卻是瞭解一些。
“土炕?王爺您說的這個東西,沒有人用過啊。這是高句麗人那邊使用的嗎?”
王玄策好奇的問道。
“我也好像沒有聽過呢。這個土炕真的這麼神奇?如果這麼簡單就能解決遼東的冬日禦寒問題,那麼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就再也不用擔心冬天會凍死人了。哪怕是下人,也可以給他們集中建設幾個土炕,用以冬天使用。”
一旁的王富貴也是跟著李寬出征高句麗回來的,自然希望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能夠站穩腳跟。
“這樣,一會我畫一個示意圖,富貴你隨便從哪個作坊叫幾個泥瓦匠人過來,然後試一試這個土炕的效果到底怎麼樣。然後我們再飛鴿傳書,給薛禮送過去,讓他立馬組織人手,趁著遼東的冬天還沒有進入到最冷的模式,趕緊修建一批土炕應急。”
對於遼東道來說,土炕是一個比蜂窩煤爐子更加實用的東西。
在那裡,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氣溫都不算高。
晚上的時候要是沒有土炕,還真是很難睡個好覺。
那種蓋了好幾床被子也不管用的寒冷,絕對不是憑藉意志力就能抵抗的。
再說了,遼東道也沒有多少人家能夠富裕到有幾床被子一起用。
“王爺,遼東現在已經下雪,哪怕是有水泥也沒有辦法施工了吧?”
王玄策突然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不由得有點著急。
這個火炕要是早一個月修建就好了。
“不用水泥也行,先用黃土和青磚或者石板,不管是什麼材料,反正先把土炕搭建起來,應付了今年冬天再說。來年等農閒時候,再重新修建一下。”
李寬自然知道冬天沒法施工的問題,但是這個土炕,之所以有個“土”字,可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修建需要使用泥土,而是因為它的修建非常簡單和靈活,怎麼來都行,只要搞出了那個意思就成。
遼東道不缺少木材,土炕修建的好跟壞,無非就是保暖效果的差異。
大不了多燒一點木柴咯。
……
遼東城外,楊家村。
如是一片白雪皚皚,幾乎看不到人跡。
這個時候,除了一些餓壞了的野獸出來覓食,基本上找不到活物。
呼嘯的北風帶著陣陣雪花,漫天飛舞。
要是放在後世,絕對是一副唯美的畫面,就衝這個場景,也能吸引無數遊客。
但是,對於楊洋來說,卻是一點不美。
“伍長,村子裡昨天又凍死了一個下人,在這麼下去,估計有些人就要鬧事了。”
鄭華作為楊洋曾經的下屬,如今正擠在楊洋的房間裡頭。
不管是為了安全還是為了保暖,遼東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各個村落,許多人家都聚在一起共同抵禦今年的第一撥寒流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