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郎君,陛下對魏王殿下的喜愛之情,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看在眼中。特別是從高句麗出征回來之後,更是接連厚賜魏王殿下。可是,太子殿下呢?陛下出徵期間,殿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處理政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除了得到一堆彈劾的奏摺之外,根本就沒有領到任何賞賜。
我們要是再這樣等下去,到時候能有什麼好下場?自古以來,就沒有看到哪個朝代未成功登基的太子,能夠有好結果的!你不會覺得我們大唐會有例外吧?”
紇幹承基的這話,雖然不中聽,但是卻是說到了李承乾的心坎上。
有的時候,李承乾也不是說不能接受當一個閒散王爺,但是,這根本就不可能!
“紇幹承基,太子殿下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了一百多名武藝高超,忠心耿耿的死士,如果這一次就全部給折損在魏王府了,那麼以後還有更好的機會,還有更需要使用死士的場合,你讓太子殿下怎麼辦?與其現在出手,倒不如安排所有的東宮護衛出去搜尋陛下的下落,哪怕是有什麼意外,我們也要第一時間掌握訊息!”
長孫家慶並不否認紇幹承基所說的內容,但是還是不同意這麼粗暴的進攻魏王府。
你只是有一百多死士而已,又不是一萬多。
哪能這樣消耗呢?
“這樣也行,如果東宮的人先找到陛下的下落,我們甚至可以考慮……”
紇幹承基的話說了一半,就沒有繼續說下去。
這個內容,實在是太過於犯忌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李承乾的心,卻是被紇幹承基的這話給攪動了。
李世民微服私訪的時候,身邊都不會帶多少護衛。
雖然周邊還會有百騎司的人護衛其中,但是數量也比較有限。
主要是李世民太過於相信自己對長安城的掌控能力,以及長安城的治安著實還算不錯。
可是,誰也想不到今天會有這麼一場大雨啊。
作為當朝太子,要登上皇位,基本上就只有兩個途徑。
一個就是李世民幹過的事情,另外一個就是等到李世民去世,他這個太子還是太子的話,就能順利登基。
之前對付李泰,為的就是確保自己一直都能坐穩太子之位,等到李世民駕崩之時,正常登上皇位。
但是,如果李世民……
“太子殿下,紇幹承基的這個提議,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要根據後面的情況來判斷,萬一陛下身邊的護衛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沒有把握的話,倒不如什麼都不做。”
長孫家慶這個時候也認可了紇幹承基的提案。
把太子左、右內率府的人全部放出去,哪怕是什麼特殊目的也沒有,也可以展現出李承乾的孝道。
而如果能夠實現一些特殊目的,那就更佳了。
“好!紇幹承基,一會你把馮孝約、張思政、賀蘭楚石他們幾個也叫到密室之中,我們先商討一下具體的對策,千萬不能出現什麼紕漏。太子內率府的人,只能擔任尋找父皇下落的任務,一旦有了情況,可以立馬聯絡崇仁坊中的死士。這幾年,我們也培養出了自己的信鴿,現在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李承乾面色變幻了好久,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
帝王之家,最是無情。
想到李世民那麼“偏心”的對待李泰,李承乾的心就變硬了起來。
……
楊府之中,大家都還沒有睡下。
府中的一處廂房,屋頂被大風掀翻了,還弄傷了一名下人。
再加上好幾處牆角被水泡了之後,似乎都有要倒塌的跡象,眾人哪裡能安心睡覺?
楊本滿親自拎著一個鯨油蠟燭製成的燈籠,指揮著下人在防洪救災呢。
“東家,這場大雨也下的太誇張了。長安城可能十幾年,甚至是二十幾年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雨水了吧?也就是當初在老家的時候,夏末秋初遇到颶風的時候,才會下雨下的那麼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