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時到今日,又還有幾個人認為當初的方案不可行呢?”
舉例子說明嘛。
長孫無忌會,房玄齡更會。
“士農工商,哪一行都需要好好發展,不能掉隊。
但是車王殿下太過於注重商業了,這已經傷害了大唐農業的根基,也敗壞了百姓們的道德。
雖然戶部收穫了更加多的賦稅,但是卻是丟了朝廷的顏面啊。”
長孫無忌拼命的給楚王府扣帽子。
這個時候要是不能阻止李世民下定決心,以後自己要再去勸說什麼的,就非常的困難了。
“孔穎達把士農工商的話喊得震天響,難道無忌你還看不透嗎?
治理一個國家,哪個地方不需要花錢?如果沒有錢財,怎麼去興修水利?
怎麼修剪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可以讀書識字?
如果沒有錢,怎麼去休假醫館,讓更多的百姓從病魔中走出來?
如果沒有錢,怎麼給將士們不斷的更新裝備,讓我大唐一直凌駕於番邦屬國之中?
難道無忌你覺得憑藉著孔穎達他們的那張嘴,就能讓草原上的胡人老老實實的聽話嗎?
還是覺得只要安排一個使臣過去,南面的蠻夷就會俯首稱臣?”
房玄齡今天火力全開,一點也沒有讓著長孫無忌。
兩個重量級的大佬吵架,李世民在旁邊聽了是覺得頭都要炸掉了。
“行了,不用再爭論這個問題了。本來朕雖然已經想好了要把大唐交給寬兒,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更改儲君。
如今雉奴居然做下了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那麼朕也就不需要那麼糾結了。”
雖然李世民嘴上說的很是淡然的樣子,但是心中的苦澀,估計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大唐已經更換過一次儲君了,頻繁的更換儲君,這會給後人留下非常不好的榜樣。
將來要是我們大唐每一任帝王的傳承都這麼複雜的話,很難說什麼時候就出現大的內部動盪,甚至是各個親王之間發生大規模作戰。
這肯定不是陛下您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卻是未來很可能出現的狀況。
所以微臣覺得更換儲君的事情,還是要慎重再慎重。
雖然從各方面的訊息來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安排是有欠妥當的,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的邁出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陛下,只要我們再給太子殿下一次機會,讓百騎司的人提前介入進去,打消太子殿下的幻想,局面就完全可以控制了。”
長孫無忌仍然沒有死心。
他很清楚,如果到時候李寬成為了大唐的帝王,長孫家除了出走海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選擇了。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的勳貴世家和官員們都要感謝李寬。
正因為大唐如今在海外掌控了大量的領土,對人口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所以大部分的犯官,都被流放到了海外。
哪怕是帶兵起事謀反的李祐,如今都在齊王港過的很滋潤。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陛下,趁著這個機會,結束長安城動盪的局面,這樣對我們大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事情。
否者的話,楚王府的人跟長孫司空的人不斷的衝突,會讓朝局變得動盪不堪。”